师大故事

  •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总有一些景物会默默地注视着来往的行人,观察着过往的历史故事,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感,等待着今人发现它的故事。作为河南师大标志性建筑之一的勤政楼,静静地伫立于学校的西校区,文渊楼的南面。勤政楼见证了师大发展的风雨历程,也留存了师大师生对于校园重要的记忆。勤政楼原为师大的一号教学楼,与学校的启智楼(原二号教学楼)呈对称建筑,于1956年建成。在当时中苏友好关系的推动下,勤政楼采取了中苏合璧的建筑风格,其包括中部塔楼和两翼建筑与碉楼,楼顶呈十字型设计,歇山式四面斜坡,地上四层。在那个四处都是一层平房的年代,一号教学楼的四层海拔优势及三十多万的投资让其成为校园中最有标志性的存在,同时也成为新乡的地标式建筑。老师和学生们在楼里进行知识的学习与探讨,思维碰撞而产生的火花也在这里诞生。据原老干部处处长张富生回忆:“一号教学楼的教室分为大小两种,大教室容纳130余人,用于上课教学,小教室容纳30余人,用于晚上的辅导。”张富生回忆着以前的情景,教学楼里大部分教室里配备有木质桌椅以及抽拉式黑板,但也有一些教室中没有固定的桌椅,学生们就需要搬上桌椅来到教室里上课学习,“来,搭把手!”学生们两
    2024-11-15
  • 【编者按】在繁忙而充实的教学一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默默耕耘、潜心育人,他们以教为韵、以情铸华,用智慧和热情,点亮了无数学子的心灵之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教育的真谛与魅力。为深入宣传和践行教育家精神,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展示我校一线教学工作中的优秀教师风采,党委宣传部和党委教师工作部共同开设“教韵风华”专栏,让我们共同见证教育的美好与力量。卓克垒,一位在化学领域深耕细作、成果斐然的学者,同时也是深受师生敬仰的优秀教师。他以深厚的教学底蕴和卓越的科研能力,在学术界和教育界树立了典范。四十年如一日,卓克垒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教育情怀与科研精神,成为学校师生心中不可替代的楷模。黄昏下的办公室,见证了卓克垒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和对学生的深切关怀。那温和的笑容与沙哑的嗓音,是他无私奉献、默默耕耘的最好证明。卓克垒的故事,是激励每一位师者前行的动力,也是师大乃至整个教育界宝贵的精神财富。勤勉求学 自强不息当被问及为何在化学领域深耕时,卓克垒向记者娓娓道来。1980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汝南师范学校毕业,并到当地县里的一所高中 任教,从此开始了他的高中教学生涯。虽然已经踏入正式工作岗位,端上了“铁饭
    2024-09-25
  • “教师肩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要矢志不渝地将知识代代相传,毕竟未来是属于年轻一代的。”头发蓬松卷曲、笑起来暖暖的、走起路来缓缓的渠桂荣,虽然与共和国同龄,但她却焕发着超越岁月的精气神。这位老教师的言辞,被谢明胜侧耳倾听,而谢明胜的教诲,又让他的学生连赛雅铭记于心中。知识的链环,如此薪火相传,照亮前行之路。 兰心蕙性 才望兼隆 回忆起渠桂荣与师大所结下的缘分,要追溯到求学时期。1973年,渠桂荣以优异成绩被推荐至师大学习,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毕业后的她毅然选择留校任教。“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天职,而教师也总能和幸福相挂钩。”从教近五十年来,渠桂荣始终奋战在教学与科研的第一线,潜心育人、无私奉献,培养并见证了一代代学子成长成才,走向人生更广阔的舞台。
    2024-09-24
  • 随着秋风渐起,Betway官方客服的校园再次被活力与希望充盈。新生们带着行囊梦想,踏入这座承载百年教育传统的圣地。校门前,迎接他们的不仅有来自学长学姐的温暖笑容和悉心指导,还有那些象征着荣誉与未来的历史悠久的建筑。在这个特别的日子,师大不仅迎来了新的生命力,更见证了新一代年轻人对知识与成长的渴望。小帮助朋辈对接更放心“这边,学弟,我们先签到,领取专属于你的新生大礼包,再去宿舍置办行李。”文学院2023级青春导航员胡珈铭热情地向对接的新生打招呼,作为今年的青春导航员,胡珈铭负责对接三名新生,主要从思想引导、专业辅导、安全宣导、生活向导、心理辅导、学业引导等六个方面对新生进行导航。在线上,导航员们是为新生答疑解惑的智慧锦囊。“在新生入学前两周,我们与对接的新生的交流就已经开展,校园环境,住宿条件,生活必需用品选择,这些都是学弟学妹经常问的问题。”2023级法学院青春导航员刘曙辉说道。在线下,导航员们又是帮助新生熟悉校园的“活地图”。“刚到大学真的很迷茫,但是有青春导航员的帮助,我很快就熟悉了校园里超市以及快递点的位置。”旅游学院2024级新生任夏雪说道。“ 她还分享了导航员们带领他们参观了图书馆和
    2024-09-15
  • 在大学开启现代汉语学习时,你是否期待走进这门课程的深邃内核?它不仅是字词、语法,更是充满魅力的语言宝库。每个汉字都承载历史,每段语言都蕴含文化。刘志芳的现代汉语课程是开启这个宝库的钥匙,在她的引领下,你可以深入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母语的魅力和力量。现代汉语是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语言赋能、四体联动、双化评价”体系,解决教学难题,获得多项省级和国家级荣誉,近3年在5所高校推广,效果显著。主持人刘志芳获多个教学奖项,受到省级和地市级新闻媒体的多次报道。打破旧框架:重塑教育理念,促进德才双修在如今这个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教育模式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打破旧有的教学框架,真正提升学生素养,成为刘志芳关注的核心问题。问题何在?教育部提出“金课”概念后,刘志芳及其团队积极探讨现代汉语教学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六重六轻”问题,即重知识传授,轻思想育人;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参与;重知识目标,轻能力素养目标;重知识点讲授,轻模块化设计;重群体统一性,轻个体差异化;重结果性评价,轻过程性评价。良方何在?针对“六重六轻”问题,刘
    2024-09-10
  • 【编者按】在繁忙而充实的教学一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默默耕耘、潜心育人,他们以教为韵、以情铸华,用智慧和热情,点亮了无数学子的心灵之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教育的真谛与魅力。为深入宣传和践行教育家精神,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展示我校一线教学工作中的优秀教师风采,党委宣传部和党委教师工作部共同开设“教韵风华”专栏。敬请广大师生关注,共同见证这份教育的美好与力量。窗外夜色已深,但董自梅教授的房间内依旧灯火通明,长时间伏案工作使她腰痛得无法起身,她就趴在床上仔细修改着手中的博士论文——这是即将毕业博士生的论文初稿,其中的每一页都承载着学生数年的心血与汗水,也承载着她对学生未来学术生涯的期许……勤学奋进求创新董自梅深知学无止境,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为保证教学内容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她不断拓宽学习渠道,深入研读专业文献,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密切关注学科动态,将最新的理论成果第一时间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连接学术前沿与学生探索求知的桥梁,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体系,更激发了他们探索未知的热情。“诚实做人、踏实做事、兢兢业业做学问”是董自梅的人生准则。无论是日常的时间管理,还是教学
    2024-08-30
  • 【编者按】好课如春风,温暖人心,为学子们照亮前行的道路,引领他们探索未知的世界。为记录那些深受学生喜爱的好课,展现它们在教学中的卓越成果和育人价值。党委宣传部和教务处特开设“育见好课”专栏,带领大家深入课堂,寻觅那些充满智慧与启迪的好课,一同感受教师们的激情与才华,聆听学生们的感悟与成长,分享这些课程育人的精彩故事与宝贵经验。“注意保持挺胸抬头,把口腔打开,喉咙放松,感受自己咽壁立起的状态。”别松梅手持《天下乡亲》的线谱,走到领唱学生身边指导。别松梅让学生闭上眼睛,练习“慢吸慢呼”“快吸慢呼”来加强气息的控制能力。“想象那乡民挥舞着锄头和镰刀,与英勇的战士并肩作战,共同守护家园。”随着别松梅的不断引导,领唱学生慢慢放松自己紧绷的呼吸,以最自然的状态释放出极具穿透力和感染力的声音。歌声传递的细腻情感和真挚力量让人意犹未尽,久久不能平息。红潮涌动汇中西《声乐》课程专注于声乐技艺与演唱魅力的深度挖掘,汇聚20余位精英师资,以小班化团队授课方式深耕细作。团队中的每位教师皆有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携手铺设学生全面成长之路。尤为亮眼的是别松梅及她的课程团队,她融合中西教学理念,引领学子运用西方
    2024-08-19
  • 【编者按】在繁忙而充实的教学一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默默耕耘、潜心育人,他们以教为韵,以情铸华,用智慧和热情,点亮了无数学子的心灵之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教育的真谛与魅力。为深入宣传和践行教育家精神,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展示我校一线教学工作中的优秀教师风采,党委宣传部和党委教师工作部共同开设“教韵风华”专栏。让我们共同见证教育的美好与力量。凌晨四点万籁俱寂时,渠桂荣已经坐在了书桌前开启一天的学术前沿学习和备课,一盏灯、一台电脑,就这样陪伴她度过了千万个日夜。从风华正茂至雪鬓霜鬟,渠桂荣始终不变的是对教学的热爱……力学笃行 与时俱进自1976年留校任教以来,渠桂荣从教已近50年,她把“终身学习”真正做到了极致。刚毕业留校时因教学和科研需要,只学过俄语的渠桂荣需要看英文文献,她只好从零基础开始学英语,定下计划持之以恒,每天凌晨四点就爬起来学英语,三年硬是啃下了三本大学英语教材,初步达到了阅读英文专业文献和撰写论文的水平。直至现在渠桂荣依然保持着凌晨四点起床的习惯,坐在书桌前进行书籍阅读和前沿研究,再把这些归纳总结后融入学生的教学之中。随着时代的发展,教材内容和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发生
    2024-08-09
跳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