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故事

【师大微光】踔厉奋发正当时 返乡实践谱壮志

发布时间:2022-09-05浏览次数:578

 【编者按】总有一群人,在凌晨默默起床,在黑夜深深守护;总有一些事,温暖你我的心,给我们接续奋斗的力量和勇气。每个人都是一道光,哪怕微微的,聚在一起就能点亮整个星空。每个人都了不起,只有你我共同努力,才能迎来师大更加美好的明天。为进一步讲好师大故事,凝聚学校正能量,校园网特推出“师大微光”栏目,记录凡人微光,传递温暖力量,点赞平凡中的不平凡。 


奋斗擦亮青春底色,实践担当时代重任。为响应党的号召增强学子社会实践能力,今年暑假,我校组织开展以“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协助开展豫籍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工作。广大学子借此投身乡村,以实践丰富理论,以理论推动实践,对接人民需求,助力乡村发展。


绘美+育人 助乡村振兴



“帮忙递个颜料”“过来搭把手”37度的高温下,美术学院“青蔓乡间 绘美村居”团队来到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用画笔助力振兴。面对在3天时间里完成近500平方米墙绘的高强度任务,2020级美术学院王腾飞作为负责人,深感责任重大,“之前原定的实践地点被临时取消,导致墙绘图纸需要全部推翻重画。”面对困难,队员们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加班加点地完成修改工作。回忆起这次实践之旅,2020级美术学院郑涵冰感慨万分“休息之余,我们还会走访村民,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红色文化。每当回忆起村民们真挚的眼神,我总庆幸能加入到设美丽乡村最后一公里’的旅程上来。”团队成员们充分利用专业所学知识,将美育成果服务于大众,深入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墙绘文化产品,用心中所爱和手中所学绘制着中国梦的蓝图。



乡村振兴除了需要美化环境,更要“教育先行”。刘改月爱心志愿团队为开封市兰考县的儿童们进行线上教学,2020级文学院贾子航想起那群可爱的孩子们,面上带笑,“展演上大家合唱《明天你好》的场景还历历在目。”课堂上的每一次互动,孩子们的每一个奇思妙想,对成员们都是莫大的鼓励。由于团队的分工配合,活动圆满完成。身为队长,2020级文学院罗颖感触颇深“活动中指导老师和团队成员都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和信任,个队员也都用心对待这次实践。”团队成员用爱拧成了一股绳,将源源不断的热情传输到了孩子们的心中,种下希望的火种。


实践出真知 理论进万家 



“池塘的含氧量偏低、PH值偏高、亚硝酸盐含量偏高是造成养殖鱼吃饲料困难的原因之一。”我校水产学院“渔业惠农”团队走入开封市广翔水产养殖公司,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养殖难题,进行水质检测,对鱼塘养殖提出建议。

“我们初次检验的池塘检测值与理论的标准值有所出入。”2020级水产学院鲁一凡对此十分苦恼,为了不辜负村民的信任,她和团队多次讨论,“最后决定在网上现学标准范围调整的计算方法,并结合水质等基本情况进行计算。虽然工作量大了,但我感觉这更有意义。”社会案例不会一直和课本相对照,不忘初心、实事求是才是根本。



除此之外,为了让村民们能更广泛地了解防溺水、防校园暴力知识和宅基地、遗产分割相关法律知识,各队大展身手,设置各种项目调动村民积极性。“我们进行了飞行器游戏、情景剧表演、法制课堂小宣讲等活动,大家在游戏中一起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政府政策,现场欢乐一片,尤其是小孩子们玩得特别开心。”2020级法学院殷漠寒回忆着。活动中,学院小小的宣传扇也起到了重大的作用。理论往往是高深的,让其通俗化,走进巷道也是师大学子关注的焦点。


瞻前而后思 只为共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校共有24个学院44支省级、校级重点团队,580优秀学子参与其中。校团委李淳老师介绍:“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主要从理论宣讲、党史学习、乡村振兴、成就观察、民族团结、沿黄实践、社会治理七方面开展,并鼓励各学院结合学科专业特点等进行申报。

除了鼓励各学院发挥特色外,安全保障工作也是我校团委着重思考的问题。针对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学校提倡各团以县域为单元,在合理确定队伍规模的前提下就近就便开展实践活动。学校不仅上好了“防疫锁”,更装好了成员内心的“安全门”:从专门进行安全教育,再到给队员购买保险层层加码的保护让学子感受到了学校的良苦用心。



为更好发挥“三下乡”培养青年的作用,本次活动突破了传统的学院内“项目+成员”的组织形态,实行跨院招募实践队员,旨在促进不同学科背景学子交流。校团委副书记杨上上表示“希望此次实践可以帮助我校学生提升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在深入社会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国情、强化社会责任,自觉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相结合,为中原更出彩贡献力量。


春雁返家乡 饮水需思源



今年暑假团省委积极响应团中央号召,组织各县级团委充分发挥“生源地”优势,广泛开展2022年“春雁行动”——豫籍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我校8000余名学生参加到此次活动中,为家乡献力。他们用行动生动诠释了:即使求学在外,家乡的呼唤始终牵引着游子的心,即使远离故土,青年学子们仍不敢忘却来时路。青年学生们返回家乡、投入基层,不仅能帮助青年学生提升社会化能力,更有利于建立在外高校学子与家乡联系的制度化渠道。

“疫情形势愈发严峻,数字科技在防疫中更加重要,作为软件学院学生,我想为家乡贡献更多数字化力量。”7月10日,2020级软件学院李思惟回到了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为村民宣传反诈与防疫知识,参与核酸检测工作,承担返乡人员报备、信息录入等工作。他总是从早晨五点半开始,连续一上午不停歇,他说:“工作起来真得挺累的,但每次听到村民们的关心与问候,心里都暖暖的。”此次返乡,除了日常的防疫工作,他还结合自身的专业特长整理了多种防疫APP的使用方法,帮助村民了解各种码的用法。“对于没有智能手机的人,我会向其介绍地区对应的政策,例如填写身份证号等方法进入公共场所。”当前的政策日渐完备,居民出行方便,李思惟工作也很顺利。“返乡是付出也是成长,我从家乡走出来,也是要回报家乡的,青年本就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在这关键时刻能重新飞向家乡、奉献家乡是应该的。”他擦了擦汗,笑着说道。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在党的带领下走进乡镇,走入基层。他们以知识武装自己、以理论助力产业振兴、以实践丰富自身经历、以汗水援助乡村发展。党的二十大即将到来,乡村振兴正在加快,青年也将持续发力,无悔青春,不愧时代。

(党委宣传部 刘吉磊 大学生记者 覃皓越 董鑫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