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故事

“育”见好课|数字新纪元:线上智慧与线下拓展的协奏共振

发布时间:2024-07-19浏览次数:385

【编者按】好课如春风,温暖人心,为学子们照亮前行的道路,引领他们探索未知的世界。为记录那些深受学生喜爱的好课,展现它们在教学中的卓越成果和育人价值。党委宣传部和教务处特开设“育见好课”专栏,带领大家深入课堂,寻觅那些充满智慧与启迪的好课,一同感受教师们的激情与才华,聆听学生们的感悟与成长,分享这些课程育人的精彩故事与宝贵经验。



“同学们,看我给出的这个逻辑表达式,请运用卡诺图化简这一函数,并在五分钟内将化简过程投稿到雨课堂上。”随着课前线上卡诺图化简逻辑函数知识点学习的结束,史水娥在线下教学中发起了这一问答,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对其掌握程度。在观看过学生的投稿之后,史水娥将其中较具代表性的错误投屏展示,开启了本次线下课程的讲解。

筑梦团队坚 精进健步远

《数字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工程基础课程,主要讲授数制编码的转换与运用、逻辑代数的运算规则及定理等。课程的培养目标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不仅要帮助学生了解数字电路、提高思维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大国工匠精神。“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系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数字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流程。”史水娥说道。

该课程教学团队包括教授两名、副教授三名、讲师四名,博士占比高达90%。作为团队负责人的史水娥,获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名师、河南省优秀教师、Betway官方客服立德树人先进个人。史水娥近年来一直承担电子信息、微电子及电气专业本课程的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教学任务,荣获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河南省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等。其主讲课程曾获2023年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22年河南省线上一流课程、2020年河南省首批课程思政样板课程、2018年河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进行调整。”回望课程的发展历程,史水娥如数家珍地介绍道,“从最初的以课堂讲授和少量验证性实验为主来介绍分立器件和小规模电路,到后来增加了集成电路内容,教学重点也转向逻辑电路系统设计。”如今课程整合了大规模电路内容,采用EDA技术和智慧教学工具辅助教学,对实验和实践环节更加注重,逐渐形成了更具特色与先进性的教学体系。



云端智慧舞 课堂实践行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普及进了各大高校课堂,而MOOC+智慧教学工具的使用成为史水娥课堂的一大亮点。集弹幕、当堂测试、投稿抢答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智慧教学工具,没有仅仅凸显新颖的上课形式,而是利用智能技术提升教学质量。“我可以通过线上布置作业、考试,迅速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检测,平台能生成详细的成绩分析报告。”史水娥介绍道。不仅如此,线上的丰富资源可以令抽象的知识形象立体起来,课堂中穿插PPT演示动画,生动地展示复杂的电路原理图和工作过程,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直观理解。

“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对备课的精细度要求更高。”将概念化、较简单的知识点挪到线上让学生自主学习,史水娥会着重关注线下为学生们解答复杂知识点的环节,增加学生小组之间讨论的深度,进行更高效的课堂互动。“我会利用线上测试题迅速地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疑问在线下进行重点讲解。”这样不仅可以有的放矢地增补学生的薄弱环节,又能优化该环节的教学视频,供学生在线上反复观看、学习。

课堂创新加大了实践环节的比重,遵循“仿真——实践——再仿真——再实践——创新”的模式,极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了让学生牢固掌握时序逻辑电路中最重要的计数器,史水娥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设计了教具:多功能数字钟。学生需要完成从确定电路设计方案、电路图绘制、时序仿真、PCB版图绘制,到购买元器件、焊接,最后测试,足足七个环节。“课前十分钟我会安排学生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通过讲解再一次深化对知识的巩固。”史水娥说道。



电光真意传 教学创新行

教师不仅要洞悉相关领域的前沿动态,交织理论与实践的巧思,更需引领情怀航向,将教育视为超越职业的神圣追求,史水娥凭借良好的教学技艺和清晰的教学逻辑,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解构知识难点,精心编排课堂互动,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性。史水娥坚信,每堂课都应是心灵扬帆的契机,让学生们能在轻松愉悦中领略知识的独有魅力。

史水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工具,辅以鲜活的事例分析,用幽默的言辞和语调来讲解课程,同时善于挖掘课堂上发生的趣事,巧妙将其转化为教学资源,引发学生共鸣。她还常常通过启发性提问来激发思考,并积极鼓励学生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从而锻炼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待学生的疑问,史水娥也总是第一时间予以回复。“老师回消息总是非常及时,即使是在深夜也细致地为我们解答疑惑,有时甚至直接拨通我们的电话。”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2022级的杨语冰讲道。

“史老师的课程我可以自由掌控学习节奏,灵活调配在线资源,那些多媒体元素也使得复杂的专业原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杨语冰回忆课堂的点滴,分享道。由于长期的训练,课前预习已经成为杨语冰的一种习惯,“正是这样,课程学习起来才觉得轻松了很多,学习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课前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她会在课堂上重点关注,并通过熟练掌握仿真软件以增强直观感受。

虚拟课堂拓视野,实体教室筑根基。课程改革重塑教学,不再仅聚焦于传统的知识框架,而是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操技能。课程融汇学科前沿成果与最新案例,让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步伐,评价体系多元升级,团队协作、创新能力及课堂发言均纳入考量。史文娥用她的努力,让数字电子技术成为一颗种子,在学生们的心底生根发芽,构筑起学生的全面发展之路。




(大学生记者 杨思宇 索晨雨 杨丹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