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王蕴智教授应邀为文学院师生作讲座

发布者:刘骏飞发布时间:2021-11-01浏览次数:484



 1031日上午,河南大学王蕴智教授应邀在文学院一楼报告厅为我院师生作题为“中原地区是汉字早期形成与发展的摇篮”的讲座。讲座由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李雪山主持,近百名师生参与学习。

王蕴智从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造字方法入手,结合大量例子,论证“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根脉”的思想。随后,他展示开封、南乐、鲁山、虞城等多地关于仓颉造字的文化遗迹,分析不同古迹的特点和可信度。王蕴智选取出土于黄河流域的远古符号为例证,介绍早于殷墟甲骨文的贾湖裴李岗文化时期刻画符号、仰韶文化时期刻画与彩绘符号、马家窑文化时期彩绘符号等古文字遗迹,探讨古汉字体系的形成。他列举了郑州商代遗址出土的陶器符号、商代甲骨文、商代金文等,提出“早于殷墟时期的古汉字遗迹主要出土于郑州地区”的观点。王蕴智指出,汉字最早在中原大地上孕育、成熟并被世代传承,并以“汉字体系的最早形成应是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作结,为华夏汉字文明的传承创新提出建设性意见。讲座结束后,王蕴智针对早期文字研究方法、河南古文字研究发展方向等在场师生感兴趣的问题,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李雪山对王蕴智教授的报告进行简要总结,并对王蕴智教授的分享表示感谢。他指出,王蕴智教授围绕“黄河流域中原地区是汉字早期形成与发展的摇篮”这一主题,全面地进行阐述,其研究成果为推动河南省从文字大省到文字强省作出了突出贡献。

专家简介:

王蕴智,现任河南大学“甲骨文与古代文明”交叉学科博士点牵头人、甲骨学与汉字文明传承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河南大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另任河南省文字学会会长、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会长、中国文字学会理事、 中国文字博物馆学术顾问、许慎文化学院名誉院长、郑州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等职。主要从事古文字与古代文明方向的教研工作,尤致力于甲骨学与殷商史、商周文字考释及字源学等学术领域前沿课题的研究。先后主持完成《中原出土商周铜器铭文的分域整理与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课题5项。主持的《甲骨文语料数据库开发及其文字释读研究》为国家重大委托甲骨文专项课题,其前期成果获首届“王懿荣甲骨学奖”。另主持完成《河南历年出土甲骨文、金文研究大系》《中国文字博物馆知识内容文本》《中原文化大典·古文字卷》等省部级重要课题12项,出版有《殷商甲骨文研究》等专著7部,发表古文字专业学术论文130余篇。曾被推选为“感动安阳·2009年度人物”,被授予“汉字文化传播杰出贡献奖”。

(文学院 刘婧逍/文 靳雅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