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友仁

发布者:刘骏飞发布时间:2020-11-25浏览次数:1369

一、基本情况

吕友仁,1939年生,河南荥阳人。196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外语系(本科),曾任中学外语教师多年。1978年考入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1981年毕业,获硕士学位,是我国第一个三年制古籍整理研究专业硕士,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证书001号持有者。1982年到新乡师范学院(今)任教。1985年,受命筹建中文系(文学院前身),是专业方面的第一负责人,并任第一副主任(时主任空缺),为学院的建设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1988年,转任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1992年晋升教授。1999年退休,旋被返聘为历史系历史文献学专业、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经学,尤长“三礼”,是海内外知名的礼学专家。

二、教学科研成果

1.学术专著(11种)

1)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礼记全译·孝经全译》,第一作者,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95万字)

2)《周礼译注》,独著,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50万字)

3)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礼记全译·孝经全译》(修订版),第一作者,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88万字)

4)《礼记讲读》,独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34万字)

5)《〈礼记〉研究四题》,独著,中华书局,2014年版。(20万字)

6)《读经识小录》(上下两册),独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版。(61万字)

7)《训诂识小录》,独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版。(23万字)

8)《周礼注译》,第一作者,中州古籍出版社,2018年版。(33万字)

9)《孔颖达〈五经正义〉义例研究》,独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版。(50万字)

10)《礼记讲读》(修订版),独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38万字)

11)《废止读经百年沉思录:王力〈古代汉语〉刍议》,独著,拟202011月出版。(约24万字)

2.整理古籍(6种)

1)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独自点校,中华书局,1981年版,2006年再版。

2)清钱大昕《潜研堂集》,独自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84万字)

3)明王同轨《耳谈类增》,第一校点者,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58万字)

4)《礼记正义》,独自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225万字)

5)《礼记正义》(《儒藏·精华编》第49-51册),独自校点,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157万字)

6)《五礼通考》(《儒藏·精华编》第62-70册),第一校点者,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650万字)

3.主编图书(4种)

1)《中州文献总录》(上下二册),主编,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236万字)

2)《中原文化大典·著述典》(全六册),常务副主编,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3)《〈汝南先贤传〉辑本注译》,主编,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19万字)

4)《中原文献钩沉·经部卷》,主编,拟2020年出版。(约60万字)

4.参编图书(4种)

1)《辞源》(修订版),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2)《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年版。

3)《中国文化史辞典》,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4)《宋代文化史大辞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6年版。

5.学术论文(135

1)《释‘移时’》,《中国语文通讯》1981年第1期。

2)《〈文献通考·刑考〉考证》,《新乡师范学院学报》1983年第1期、第2期和1984年第1期。

3)《新版辞源溯源拾遗》,《中华文史论丛》1983年第4期和1984年第1期。

4)《释“移时”》(修订稿),《上海师范学院学报》1983年第1期。

5)《“伴食中书”浅说》,《光明日报》1985年3月6日“史学”版。

6)《申“觉”》,中华书局《文史》第22辑。

7)《关于古代刑制的两个问题》,《学报》1984年第1期,转载于《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84年第2期。

8)《大赦、曲赦、德音小辨》,《学报》1984年第4期,转载于《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84年第4期。按:以上两项所谓“”,即后来的河南大学。

9)《中国通史第五册的两处失误》,中国宋史研究会秘书处《宋史研究通讯》第3辑。

10)《〈中国史学家传·钱大昕传〉举正》,《新乡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第1期。

11)《书〈潜研堂文集〉后》,《古籍论丛》第2辑,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10月。

12)《〈辞源〉溯源拾遗举例》,载《汉语论丛》,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10月。

13)《读〈古代汉语〉札记》(第一作者),《平原学报》1986年第3期。

14)《“岳州巴陵郡”辨》,《学报》1986年第1期。

15)《孙膑受刑质疑》,《中国语文天地》1986年第4期。

16)《读〈胡注通鉴表微〉札记》,载《司马光与资治通鉴论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出版。

17)《〈报任安书〉注商》,载《中国历史文献研究集刊》1986年。

18)《钱大昕及其〈潜研堂文集〉述评》,《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4期。

19)《从〈马氏文通序〉的两处误标说到顿号在古籍整理中的使用》,《信阳师范学院学报》1986年第4期。

20)《〈辞源〉释义失误的原因探讨》,《学报》198623期合刊。

21)《“贼”有“盗”义始于何时》,《学报》1987年第1期。转载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语言文字)1987年第九期。

22)《〈文献通考·赦宥〉补正》,《学报》1987年第4期。

23)《白居易〈七老会〉及〈宿紫阁山北村〉诗读后》,《新乡师专学报》1988年第1期。

24)《标点、注释、翻译杂识》,《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193期,19886月。

25)《阿斗的大名怎样读》,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88年第11期。

26)《刘禅之“禅”的读音》,《中国语文天地》1988年第4期。

27)《钱大昕小学表微》,《学报》1989年第1期,转载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语言文字)》1989年第4期。

28)《钱大昕与〈说文〉两大家》,《学报》1989年第三期,转载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1989年第9期。

29)《对〈我对全宋文第一册一点意见〉的一点意见》,《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10期,19896月。

30)《“学识何如观点书”辨》,《中国语文》1989年第6期。

31)《释〈红楼梦〉中的“官箴”》,《中国语文天地》1989年6期;

32)《〈尔雅〉二义同条例是王引之发现的吗?》,《古汉语研究》1989年4期;

33)《古代“死”的别名》补遗,《古籍整理》1990年1期(第一作者);

34)《〈文献学论著辑要〉的几处标点失误》,《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21期;

35)《钱大昕对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的影响》,载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主编的《嘉定文化研究》,三秦出版社1990年5月出版;

36)《论名字相应及其在训诂学中的应用》,《学报》1990年3期;

37)《关于〈尔雅〉二义同条例的两个问题》,《学报》1990年4期;

38)《“学识何如观点书”不是讲断句标点的》,《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37期,1991110日;

39)《〈续资治通鉴长编〉的一处标点失误》,《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42期,199151日;

40)《“三言二拍”故事来源考补正》,第一作者,《学报》1991年4期;

41)《宋代婚礼概述》,第一作者,《殷都学刊》1991年4期;

42)《〈马氏文通序〉的一处标点失误》,载《历史文献研究》1992年7月,北京燕山出版社;

43)《〈汉书序例〉事证》,载《汉唐史籍与传统文化》,三秦出版社,1992年7月;

44)《苏颂与苏轼的交往》,载《苏颂研究文集》,鹭江出版社1993年2月出版;

45)《试论训诂与广义校勘的关系》,《学报》1993年2期;

46)《读〈红楼梦〉札记》,台湾《思源》25期,1993年2月;

47)《评章太炎对〈恒言录〉的批评》,《学报》1993年6期;

48)《读〈岳阳楼记〉札记》,台湾《思源》19944年2月,37期;

49)《再说“官箴”》,台湾《思源》1994年6月,41期;

50)《用词要正典》,台湾《思源》199410月,45期;

51)《〈古代“死”的别名〉补遗》,《学报》1994年5期(第一作者);

52)《论广义校勘与训诂的关系》,载《历史文献研究》1994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3)《〈元史〉标校商榷二则》,载《历史文献与民族文化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1月出版;

54)《指瑜为瑕的校记何其多》,《学报》1996年2期;

55)《“清廉”从对做官者的要求之一进而成为第一要求的历史考察》,《学报》1996年6期;

56)《乾嘉朴学传黔省 西南大师第一人》,《学报》1997年2期;

57)《读〈礼记〉札记》,台湾《孔孟月刊》35卷7期,1997年3月;

58)《说“共牢而食”》,台湾《孔孟月刊》35卷8期,1997年4月;

59)《曾参之“参”读音质疑》,台湾《孔孟月刊》35卷9期,1997年5月;

60)《〈文献通考·刑考〉取材考略及其赦宥一目补正》,载《文献通考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9月;

61)《郑珍学术成就表微》,载《学者笔下的贵州文化》,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1月出版;

62)《曾参之“参”当读can》,《古汉语研究》1998年2期;

63)《〈汉语大词典〉若干礼制词目释义献疑》,《学报》1998年第1期(合作);

64)《〈宋史〉校勘商兑数例》,《学报》1998年6期;

65)《“男女相答拜”与“男女不相答拜”何者为是》,中华书局《文史》第45辑,1998年9月;

66)《释“世业”》,中华书局《文史》第45辑,19989月;

67)《〈续资治通鉴长编〉的一处标点失误》,中华书局《文史》第45辑,1998年9月;

68)《“超过”还是“抄过”?》,《河南新闻出版报》19981124日;

69)《略谈荆贵生主编〈古代汉语〉的抄袭方式与无知妄改》,《黄淮学刊》1998年4期。

70)《说“共牢而食”》,中华书局《学林漫录》第14辑,1998年;

71)《这是同一版本的教材吗?》,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主办的《新闻出版报》,19981224日第3版。

72)《阮元〈礼记注疏校勘记〉平议》,《历史文献研究》总第18辑,华中师大出版社1999年8月;

73)《一部研究古代礼俗的力著》,《阴山学刊》1999年4期;

74)《〈左传〉训诂二则》,《学报》2000年3期;

75)《说“官箴”》,中华书局《学林漫录》第15集,200011月出版;

76)《周礼概说》,《学报》2001年第1期,转载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01年第5期。

77)《关于周礼的几个问题》,载《历史文献研究》2001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78)《说“奠”——从棺木和花圈上的“奠”字谈起》,台湾《孔孟月刊》403期,20011128日;

79)《是达到了最高学术水平,还是罕见的假冒伪劣》,《学术界》2001年第5期;

80)《〈医古文〉注译商榷》,《河南中医》2002年第3期,第一作者。

81)《一点遗憾》,《文艺报》2002613日第4版学术批评版。

82)《阮刻〈礼记注疏〉并非最佳版本》,载《2002年第二届汉文化资料库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81194页,约两万字。

83)《说“奠”》,中华书局《文史知识》2002年第11期。

84)《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我看“王铭铭事件”》,《社会科学论坛》2002年第4期。

85)《王同轨〈耳谈类增〉述评》,《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2辑,2003年出版;

86)《称谓的误解和乱用》,中华书局《文史知识》2003年第10期。

87)《向学术界推荐一个引书规范》,载杨玉圣、张保生主编《学术规范读本》,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4月出版。

88)《我为选麋鹿为奥运吉祥物补充一条理由》,《中华读书报》2004310日第16版。

89)《王同轨评传》,载《中国文言小说家评传》,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4月第1版。

90)《编纂〈中州文献钩沉〉已是水到渠成之时》,《学报》2004年第6期。

91)《〈经籍籑诂〉是一部专门收集“唐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吗?》,载《历史典籍和传统文化研究》,方志出版社20044月出版。

92)《〈汝南先贤传〉辑证》,第一作者,载《历史典籍和传统文化研究》,方志出版社20044月出版。

93)《正确理解〈隋书·经籍志〉中的“梁有”》,第一作者,载《历史典籍和传统文化研究》,方志出版社20044月出版。

94)《经,总得有人读吧》,第二作者,《中华读书报》20041110日第23版《争鸣》。

95)《试说〈左传〉宣公三年的“三爵”》,载《论史传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9月出版。

96)《龙启瑞〈经籍举要〉述评》,第一作者,载《桂林历史文化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月出版。

97)《论朱子〈论语集注〉与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关系》,载《〈朱子全书〉与朱子学2003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一作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月出版;

98)《学好经学是学好文献学的前提》,《学报》2005年第2期;

99)《从汉字构造来看奥运吉祥物的桂冠当落谁家》,中华书局《文史知识》2005年第5期。

100)何物堪摘奥运吉祥物的桂冠,《北京日报》2005516日《文史》版。

101)《〈四库全书总目〉补正十六则》,第一作者,《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4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8月出版。

102)《〈十三经注疏·礼记注疏〉整理本平议》,彭林主编《中国经学》第1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1月出版。

103)《简评〈大戴礼记汇校集注〉》,《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06年第6期〔总424期〕。

104)《〈古汉语语法学资料汇编〉正误一则——〈九经三传沿革例〉的作者不是岳珂》,《中国语文》2007年第2期。

105)《试说〈马氏文通〉与〈文史通义〉的一段文字缘以及其中的训诂问题》,中华书局《学林漫录》第16集,20074月。

106)《〈礼记〉成书管窥》,2007816日应邀在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的演讲稿,据浙江大学张小苹博士论文《荀子传经考》(2011年通过)所附主要参考论文【15】吕友仁《〈礼记〉成书管窥》,该稿收入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编《经典的形成、流传与阐释》第二册,台湾:学生书局,2007年。

107)《一书失校而波及多书之例》,《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简报》第16期,200831日。

108)《“读书不通观首尾,不可妄下批评”》,《中国文化研究》2008年夏之卷,总第60期。

109)《〈陈留耆旧传〉辑证》,《学报》2008年第2期。

110)《杜诗、苏诗、黄诗中“吏隐”注的澄清》,第一作者,《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111)《历史文献学是历史系的不能承载之重》,载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大连图书馆编《典籍文化研究》,万卷出版公司200711月第一版。

112)《用在引经据典意义上的“礼”字如何标点?》,《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简报》第34期,2009720日。

113)《〈五礼通考〉庫本胜于味经窝刻本考辨》,载《中国经学论集》,方光华、彭林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10月第一版。

114)《“刑不上大夫”旧解发覆》,彭林主编《中国经学》第五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月第一版。

115)《〈礼记〉五讲》,郭齐勇主编《儒家文化研究》第三辑《礼学研究专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7月第一版。

116)《“郑卫之音”辨》,《学报》,第一作者,2011年第5期。

117)《清高宗弘曆“曆”字避讳刍议》,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第四辑,20124月第一版。

118)《北大本〈毛诗正义〉下册标点破句例析》,赵生群、方向东主编《古文献研究集刊》第四辑,凤凰出版社20128月第一版。

119)《校点本〈礼记正义〉诸多失误的自我批评》,《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第六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2月出版。

120)《王弼〈易〉何时立于学官刍议》,第一作者,《中国易学》第2辑,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4月出版。

12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评陈良中〈朱子《尚书》学研究〉》,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122)《一部开创七十子研究的力作——读高培华〈卜子夏考论〉》,《史学月刊》2014年第8期。

123)《整理本〈仪礼注疏〉校点失误举例——以《士冠礼》为例》,第一作者,《历史文献研究》第34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2月出版。

124)《四种整理本〈毛诗注疏〉平议》,《中华文史论丛》2014年第4期。

125)《“天地君亲师”溯源考》,第一作者,《学报》(哲社版)2015年第3期。

126)《“礼是郑学”辨析》,载《中国经学》第16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2月出版。

127)《杨复〈祭礼〉校读札记》,载叶纯芳、乔秀岩主编《朱熹礼学基本问题研究》,中华书局20159月第一版。

128)《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评陈良中〈朱子《尚书》学研究〉》,载《朱子学年鉴》,商务印书馆20158月出版;

129)《试说孔颖达〈五经正义〉的九条“例”》,北京大学《儒藏》编辑与研究中心《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第8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3月出版。

130)《试论〈礼记正义〉中的注家破经》,《中国经学》第18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6月出版。

131)《“惠栋校宋本”辨》,北京大学《儒藏》编辑与研究中心《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第9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3月出版。

132)《孔颖达〈五经正义〉注疏关系十六字说》,《历史文献研究》第38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6月。

133)《一个给经学史添乱的顿号》,载中华书局《书品》20161期。

134)《〈二十四史〉引经考》示例——以许嘉璐主编〈晋书全译·礼志上〉为例,载《历史文献研究》,2019年第2期。

135)《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中礼学知识问题商榷十二则》,载武汉大学《人文论丛》,2019年第2期。

四、主持项目

1.《儒藏》(精华编)《五礼通考》校点任务,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委托一般项目。

2.孔颖达《五经正义》中疏与注的关系研究,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