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地址: 河南省新乡市建设东路46号东区

电话: 0373-3326363

Betway官方客服文学院
官方公众号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始建于1951年,后因院系调整停办,1985年恢复建系。2001年起,所属二级学科陆续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成为省一级重点学科。

本学科以中原语言、文学研究为基点,以彰显中原文化当代价值、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为己任,形成如下特色:(1)中原文献整理与研究。重视对中原古代别集的整理及传播接受研究;(2)中原方言研究。将汉语历史发展研究与中原文化研究紧密结合;(3)中原作家群研究。重视中原作家的叙事特征和创作生态研究;(4)中原文化生态研究。重视中原濒危剧种、民俗的挖掘与研究。

学科队伍:教授21人(博导5人),学术骨干90%为博士(百篇优博1人)、75%主持有国家社科项目。学科成员41%有国内外访学经历。建有3个省级研究基地、3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

成果:近5年,主持国家社科项目19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2项,出版专(译)著34部,发表CSSCI源期刊论文156篇,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7项。入选国家精品视频课3门、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

影响:当代小说叙事学、中原文献整理和非遗保护研究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尤以孙先科“十七年”小说叙事研究、周相录元稹资料整理与研究、丁永祥怀梆文化生态研究最具代表性。学科点14人次获国家、省(厅)级人才称号,12人次在国家级学会有学术兼职(会长1人)。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方向划分:

学科方向一:

文艺学

本方向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化生态学、文艺美学、当代文学批评等。在生态文学批评、当代文学批评前沿问题、非遗活态保护等方面特色鲜明。专著《道在途中——中国生态批评的理论生成》《怀梆文化生态研究》等有较大影响,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等全文转载,主持3项国家社科项目,获5项省级科研奖励。本方向有博导1人,2个省级科研平台,1个省级创新团队。非遗教育实践活动被央视等媒体多次报道,并入选教育部“礼敬中华”示范项目。

学科方向二: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本方向主要研究领域为汉语语法、语言文字应用、语料库语言学等。其中,“动词重叠”“词缀及构词的历史发展”等汉语史专题研究以及语料库建设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产生较大学术影响。本方向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汉语哲思与表达艺术”入选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修辞学讲义》为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本方向有博导1人,1人任中国文章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修辞学学会常务理事,2人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

学科方向三:

中国古代文学

本方向主要研究领域为文献整理、诗词批评、宗教文学等。在中原作家别集的整理与研究方面成绩尤为突出。出版《中州文献总录》《元稹集校注》(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之一)《支遁集校注》等著作多部,主持国家社科项目5项(2017年又新增4项)。目前正有序推进“中原文献钩沉”的编纂工作。本方向拥有省级基地“中原文献与文化研究中心”,有博导1人,3人在国内一级学会及二级学会兼任常务理事、理事等职。

学科方向四:

中国现当代文学

本方向主要研究领域为当代小说叙事、中原作家群、新时期文艺思潮等。专著《说话人及其话语》等以叙述学为切入点,运用文献整理、文本细读、历史研究等方法,形成了“从形式分析进入意义”的研究范式,产生较大影响。依托本方向的“新世纪河南作家研究”省级科研创新团队,对河南作家的创作特征、文化生态进行考察,推动了河南文学研究。博导2名,省优秀专家1名;百优论文获得者1名,有2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和1个省级教学团队。

学科方向五: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本方向主要研究领域为英美诗歌、中外文学比较、犹太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在英国当代诗歌、中国近现代翻译理论研究等方面形成鲜明特色。著作《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当代英国诗人群体研究》《英国田园诗歌发展史》运用阐发研究的方法,视角独特,有一定影响。省优秀学者、学术技术带头人各1人,多人在国内学术团体担任重要兼职。主持国家社科项目5项,获省部级奖励2项;多篇论文发表在《中国翻译》《国外文学》等重要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