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今报】彝族小伙靠教葫芦丝上完大学 目前年收入至少10万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0-09-11浏览次数:379

□今报记者 王亚南 实习生 姜宗福/文图
大学开学时,他带着家里仅有的150元来到音乐学院。靠着教葫芦丝,他完成了学业,还给家里寄回两万余元。2006年大学毕业后,他办起了葫芦丝艺术学校。现在,他还想编写一部教材,做葫芦丝培训行业的“新东方”。“他”叫白建波,是名25岁的彝族小伙儿。
三年教过500多名学生
4月28日下午,音源葫芦丝艺术学校,白建波正在讲台前一招一式地给十来个学生上课。
“好,大家看着大屏幕,跟着做,对,就是这样”。白建波身旁,十来个八九岁的小孩儿围成半圆,乖巧而认真(如图)。
教室不大,有四五十平方米,没有传统的黑板,一个28英寸的液晶显示器正播放着“如何学葫芦丝”的幻灯片。白建波说,来这儿学习葫芦丝的大部分是小孩儿,自从用了多媒体,家长都反映“孩子学习兴趣更浓了”。“3年下来,我教过的学生已有500多个,他们大部分考上了艺术类学校,有的还进了演艺团体”。
白建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学生的学费是人均半年600元,98名学生,一年下来,除去每月1200元的房租,至少有10万元的收入。
葫芦丝是他的“衣食父母”
高中时,白建波就酷爱吹葫芦丝,因为家境一般,高考时,他报考了离家较远的师范类学校,但专业还是选择了自己心爱的音乐。大一刚开学,带着家里仅有的150元钱,白建波背着一背篓的葫芦丝来到了新乡。“我一下火车就开始吹,因为好听,很多人买。一上午,葫芦丝全卖完了,赚了150多元。”回忆起5年前在新乡卖葫芦丝的事儿,白建波还是一脸兴奋。
在音乐学院求学期间,他一边上课,一边办培训班。大学四年,他只花了家里750元,却给家里寄回两万余元。为节省开支,2003年到2007年,他的培训班先后四次搬家,最后定在新乡市陵园小学旁边。
要做葫芦丝培训行业的“新东方”
几年的教学和发展,白建波已是中国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理事、云南昆明音乐家协会民乐分会理事。在同学眼中,他算是事业有成的一个。“我想做一套关于葫芦丝教学用的教材,培训一批老师,让他们培训更多的学生。”白建波表示,他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为了让更多的人学会葫芦丝,他想做葫芦丝培训行业的“新东方”。
针对目前的就业压力和大学生创业的热情,作为过来人的白建波说:“创业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行业,同时要早做准备。”

返回 原图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