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生校长以“文化坚守与学校教育范式创新研究” 为方向的三年学习研修计划
发布人:肖广军  发布时间:2021-04-20   浏览次数:37


按照《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培养管理办法》以及《关于做好“校长国培计划”——第二期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版的补充通知》等规定,在完成第一次集中研修的课程的基础上,从“集中研修、跟岗学习、课题研究、工作室建设、成果发表”等方面,制定个人三年学习研修计划。本计划分两大方面,一是课题研究与学术规划,结合“文化坚守与学校教育范式创新研究”课题进行;二是学习研修的技术路线,从“集中研修、跟岗学习、工作室建设、成果发表、文献学习”等方面进行设计;三是在研究过程中逐步聚焦学校“勤志教育”体系,构建具有普遍意义的而学校“勤志教育”发展范式。

一、“文化坚守与学校教育范式创新研究”计划

领导和管理学校需要把握住两个关键词,一是“坚守”,一是“创新”,坚守文化根基,创新思维范式,“坚守”与“创新”是互为因果的学校教育思维与行为方式。在《Betway官方客服基地总体培养方案》中提出了“文化引领,思维创新”为统领的“实践创新能力提升与教育思想凝练”主题,正是普通高中学校校长迫切需要提升的基本领域。

为此,在三年的学习与研修过程中,将结合任职学校历城二中的基本发展条件,结合个人研究专长,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并完成“文化坚守与学校教育范式创新研究”课题,一方面完成个人研究的成果系统,同时为其他学校提供可以迁移应用的研究成果。

(一)课题研究基础条件论证

任职的历城二中具有五大发展优势,这五大发展优势贯穿于学校发展的历史与现实过程之中,而突出的则是文化坚守下的学校创新过程,也将作为本次研修的基础条件:

一是学校文化已经凝聚并得到全体师生员工的认同,“人生在勤,志达天下”的信念融汇到每一个人的心中,成为历城二中的精神文化气质,也成为历城二中的物质文化基础,构成历城二中人的行为文化准则,最终实现历城二中人约定俗成的制度文化法度。“关于文化,有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分说,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说,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四层次说。”1在本项研究过程中,大致是从四层次说来界定,可以说是研究学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与精神文化。

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正能量、正向偏好已经深入人心,学生从发型到校服的基本统一,从日常行为举止到宿舍餐厅的井然有序,从刻苦勤奋的学习到积极阳光地参与各项活动,从每个人必经的成人礼到毕业以后对学校的恋恋不舍,构成强大的学生学习力。这其实是管理的力量,因为“今天的组织,需要的是由平凡人来做不平凡的事业……而有效的管理者的自我提高,应该包括从技术性细节到工作态度、价值观、品格等各个方面,包括从履行工作程序到承担各项任务等各个领域。”2历城二中正在实现这种管理,而体现出来的则是学校无处不在的正能量、正向偏好。

三是教师队伍已经在校长以身示范、言传身教、集体同化、扁平化管理中塑造起来,被称为一张“王牌”的历城二中教师队伍是校长心目中最宝贵的教育财富和学校的最大优势,学校坚定不移、不惜投入、全面覆盖的教师培养造就了这张“王牌”的更加强大和不断持续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是本项目的基础,也是历城二中发展的内涵和保障,从校长到老师,实现每一个人的文化坚守,实现每一个人的创新动能,这是在研修过程中需要交流的经验和不断强化的经验。

四是学校格局已经行成,新校区规划用地388亩,总建筑面积约30.17万平方米,总投资17亿元,是集小、初、高中于一体的寄宿制校区,艺术空间、创客空间、陶艺空间、体育空间、学科学习空间等一应俱全这就为学校“艺术创新教育”、“科技创新教育”、“学科高地建设”等提供了强大的发展支持。为解除搬迁后教师的后顾之忧,还配建了500套人才公寓,这为继续保持历城二中传统的管理优势增加了砝码。

五是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也成为未来持续发展、深度发展的巨大优势,马克思提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在这里,说的是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一种关系性存在,这是一种综合的、复杂的、多重隐喻的关系,这就是人所体现的现实性上的总和。无论是历城二中的学生、老师还是校长,无论是历城二中的制度、活动还是成绩,都在给教育、给社会带来正能量的同时,也收获了社会反馈给学校的正能量,社会评价高,舆论口碑好的外在生态,让我和学校更加安心地坚守教育规律,锐意教育创新。

作为一位高中学校校长,并且管理着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的一个综合性教育集团——历城二中教育集团,对当前教育发展的机会有着这样的判断:

一是学校区位发展优势的改善,外部条件的优越带来学校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机遇,新校区位于历城唐冶新建发展区域,匹配迅速发展、动能转换的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区域社会生活与高端商务产业区,有着对高端教育品质极大需求的现有和潜在教育群体,学校将迎来打造济南市东部高端商务区的教育品牌,解决高科技人才、文化人才聚居区域高素质、高水准教育发展的良好机遇,特别是历城二中教育集团的建设,对学校来说,迎来了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校本部与关联集团校多元化发展的良好机遇,深入研究高端学校、品质学校、多层次学校发展的规律和特征,是我、历城二中学校、历城二中集团校迎来的最好的历史机遇;

二是国家新一轮教育人才战略时代的到来,为学校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时代机遇,近一年多来,从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先后颁布的关于学校教育的文件就有《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这在中国教育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国家教育战略正在完成一个“自上而下”的价值导向与“自下而上”的经验探索的结合,历城二中的改革创新取得了优质教育发展的经验,学校有责任将这一教育经验转化为影响更广泛的教育品牌,如何从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构建质量领先、体制优化、科学可用的历城区本土教育品牌,既是社会需求,也是学校的时代使命;更是新的时代带来的最好的发展机会;

三是新高考、新课程以及人工智能高度介入学校,必将带来基础教育学校或者说高中学校的新一轮大洗牌,新高考不分文理、两依据一参考、专业大类的录取等,都带给学校新的发展机遇,这个机遇就是学科高地建设时代的到来,传统意义上的一所好学校是看学校的综合实力,特别是高中学校,就是看综合起来的教育质量水平,但是在新高考的背景之下,优势必威官方首页手机版和必威手机app下载安装、优势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将是最大的发展机会,在历城二中多年的快速发展历史中,就是强调了必威官方首页手机版和必威手机app下载安装,也通过科技创新、创客教育、艺术教育、陶艺教育等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生命经验,在新高考时代、在新课程标准颁布的时代、在新的智能化的时代,历城二中原有的发展经验在坚持中也会发展为新的发展机会,作为校长,研究新高考、研究新课程、研究新的时代智能教育特征,将任重而道远。

(二)课题界定与研究假设

文化坚守与学校教育范式创新研究”是从学校发展这一主题一分为二、二合为一的“坚守”与“创新”过程,坚守的是学校文化,创新的是学校教育范式,这是在一个过程中实现学校改进的实践与思想双向提升,皮亚杰说“新结构的连续加工制成是在其发生过程和历史过程中被揭示出来的。”4所以,“文化坚守”与“学校教育范式创新”是同一个研究项目的不同立足于切入点,我们要坚守的是学校“人生在勤,志达天下”的文化传统,创新的是在这个文化传统下的学校几大专业范式。当然,范式创新不是处处求新,而是专注几个关键点,将学校教育的价值和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因此,本课题的基本假设是:不断创新的学校“艺术特色教育”、“科技创新(创客)教育”、“学科一体化教育”范式是在“人生在勤,志达天下”的“文化坚守”中实现的;而“文化坚守”中“人生在勤,志达天下”的内涵也在不断创新,并且促成了学校的“范式创新”,这是一种平衡的观念,也是历城二中多年来坚持的教育观念,也构成参与本次学习研修的行为总纲和价值统领。

总目标:

在导师的专业指导下,在专业方向和专业目标的引领下,继续坚守历城二中凝聚起来的“人生在勤,志达天下”的文化,聚焦学校内外教育系统一体化建设,以课题导向、学术跟进、实践验证、成果提升为基本过程,突破并提升“艺术教育”、“创客教育”、“一体化课程研究成果”,实现实践创新能力提升与教育思想凝练,最终实现“一人两校一品”的研修基本目标。

分目标:

一是“文化研究”,构建“文化坚守”与“文化引领”基本范式。探索并建立面向未来的学校新文化与管理体制,实现新时代学校办学模式与办学体制的转型性设计,以校长专业领导力提升为内在动力探索基础教育学校、集团化学校办学新的体制与机制。

二是“创客教育研究”,构建起普惠创客教育的基本范式。探索科技创新时代的学校课程与教学整体方案,构建立足新高考、新课程与人工智能等多元时代背景下的学生科技创新教育新系统,探索“未来学校”、“智慧学校”的发展范式。

三是“艺术教育研究”,构建起多元化的艺术教育育人模式,从音乐艺术到陶艺,再到学校艺术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让艺术成为历城二中新的教育质量生长点,全力打造影响教育乃至社会的艺术教育新高地。

四是“一体化课程研究”,在学校原来奥赛等闪光成绩的基础上,着力于学校6年一体课程与教学整体解决方案,寻找并建立起各个领域改革创新时代学校具有恒久性的课程与教学系统,突破人次培养的学段断层,为将来“6年”、“12年”一体化学校寻找课程与教学的整体解决方案。

五是“一人两校一品”的发展。“领航”个人学术与学校内涵的双向共生发展,在研修过程中总结提升研究成果并积极迁移、领航,从道德观念、思想认知、实践水平等方面有整体进步。

(三)研究项目子课题(三大范式)设计

在任职的历城二中学校,以“文化坚守”为基础,实现三大范式的学校教育创新,一是“艺术教育范式”的创新发展;二是“科技创新(创客)教育范式”的创新发展;三是“学科一体化课程范式”的创新发展。这也是学校作为领航工程发展的三大品牌特色。

一是“艺术教育范式”的创新发展。突出艺术审美教育、艺术实践教育、艺术道德教育、艺术创造教育价值的实现。在历城二中以及历城二中教育集团,学校艺术教育的切入点是音乐艺术教育范式创新和美术陶艺教育突破,简单来说,就是“音乐艺术教育综合化”、“美术艺术教育专注化”。艺术教育本身就构成一切艺术的综合,杜威说:“每一件艺术作品都具有一种独特的媒介,通过它及其他一些物,在性质上无所不在的整体得到承载。”5因此,学校艺术教育是一个完整而整体的概念,(1)从目标来看,艺术教育构成学生学习质量的核心,艺术成绩是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也是必要的组成部分,从《艺术课程标准》《音乐课程标准》《美术课程标准》中集中提炼出学校艺术教育的目标体系,在这个目标体系中要实现的基本功能就是“美的功能”,因为“美集中体现于艺术,是艺术创造的核心和目的,艺术要通过美的创造,在发挥审美作用的过程中发挥其教育功能、启迪功能和娱乐功能,从而全面实现艺术的价值。”6而道德美、行为美、发现美等育人目标就在学校的目标体系中。(2)从内容看,历城二中学校的“艺术教育范式”主要来自于现有的音乐特色活动与陶艺教育,随着新校区的启用,也随着学校艺术场馆的极大丰富与创新,所以,从三大品牌入手构建艺术教育新范式,包括音乐、舞蹈、器乐、戏剧、节奏、韵律为代表的“音乐艺术类”特色课程与活动,也包括陶艺、绘画、雕刻、书法、摄影、园林、造型为代表的“陶艺教育类”特色课程与活动,从而大大扩展现有“音乐艺术教育”和“陶艺教育”的课程内容空间,将学校“艺术教育”引领到一个课程系统、评价系统上来。(3)从资源上来看,学校艺术教育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与极高的专业性,既需要学校内部专业师资力量的储备,也需要调动社会资源,历城二中始终将社会资源的发挥和利用作为一个重大突破点,在教育过程中努力实现资源的整合,与国内知名大学和艺术设计公司取得联系,大量采取引入资源,创造性实施“购买服务”、“公益服务”等方式,让学校艺术教育继续保持山东省的领先以及国内的一流地位;同时,在艺术教育的特长生培养方面加大力度,进一步增强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的力度,为学生拓展学习与考试招生资源,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更多的学习出口。(4)从硬件保障来看,学校的艺术楼建成并投入启用、陶艺馆建成并投入使用,还有不同渠道的艺术教育场所提供给学生,从而为艺术教育真正插上艺术的翅膀。

二是“科技创新(创客)教育范式”的创新发展。普惠创客教育体系,是历城二中以创客教育的普惠价值和知识建构理论为生长点,基于“面向全体,惠及所有”的教育伦理,建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一体的空间与课程系统,支持学生乐于将自己的“创意”转化为智慧“作品”,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性教学成果体系。这一成果体系历程接近二十年,也是对学校坚守中创新的基本体现。普惠创客教育与传统教育的目标与过程从“灌输”走向“引爆”,引爆的实现基础就是学校独立探索的“普惠价值”观念和一直坚持的“知识建构”理论,其核心在于“知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建起来的”,“学生既是课程的消费者,又是课程的创造者”。关键在于普惠创客教育理论建构:(1)服务全体的价值观,学校创客空间与课程建设是国家素质教育、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承担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与教育的改革发展协调一致,服从服务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趋势要求;(2)育人伦理的渗透观,学校创客空间建设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尊重每一名学生个性发展需求,通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培养学生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学生基础素质与关键能力;(3)开放共享普惠观,坚持普惠原则,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创客活动,体验创新乐趣。面向区域和校际学生,无差别开放,扩大学生受益面。搭建创客竞赛活动平台,促进学生互动交流。主动对接社会创客资源,激发创新热情,引导初步的创业实践。依托互联网技术,基于开源文化,构建开放的创客文化,让学生共享创客资源,分享创意和成果;(4)机制创新发展观,创新投入机制,有效整合资源,集约建设学校创客空间。创新师资建设机制,鼓励学校购买服务,充实师资力量。创新培养机制,启蒙教育和专业培养相结合,提升创客空间运行效率。创新评价机制,记录学生创新发展的一手资料,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大数据支持;(5)知识建构的学生观,这是基础性的理论之一,历城二中的每一名学生都获得了自己创造知识、展示知识、评价知识的平台和支架,一个具有知识建构系统的学习环境支持了学生的创客实践,普惠创客教育的知识建构理论开始全面支撑学生发展。同时还将进行普惠创客教育空间建设、创客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创新、普惠创客课程体系建设、创客教育运作系统研究与实践、研究型创客竞赛活动探索、课题成果的实践迁移与应用、创客课程评价系统的研究与建立。

三是“学科一体化课程范式”的创新发展。探索中学六年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管理一体化建设机制,建设学科课程基地,破解初、高中学生发展心理断层难题,解决个性化特长学生一贯制发展机制困扰,实现初、高中教育全面全程衔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特长发展,整体提升学校办学质量。(1)从“学科核心素养”角度对学生发展实施早期诊断,实现从初中一年级开始的六年一体化教育目标规划,一体贯通,为每一位学生量身打造专属的学科学习目标、学科评价目标与人生成长目标;(2)构建初、高中深度衔接的一体化课程范式,从课程目标、内容到课程实施与评价构建具有历城二中特色的课程系统,各学科开发六年一体的课程与教学衔接方案;(3)建立多个学科课程基地,设立重点学科初高中直升班,特别是对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等学科有特长的学生,经综合诊断和论证后设立从初二开始的直升班,保证个性化人才的培养;(4)设立创客教育、读书写作特长生专升班,为具有科技创新以及文学创作志向的学生开放学校专业空间,并实施六年一体化的专业培养,创建未来科学家、作家摇篮和基地;(5)构建以“语数英政史地理化生音体美综合实践活动”各个学科为核心的学科课程高地,将学科功能充分发挥,实现主学科育人的现代高中建课程范式建设。为什么要进行学校层面的课程一体化建设?这一方面是高考改革与课程改革的时代必然,也包含了知识学习的内在逻辑。让我们从知识观上来分析,现代知识观起于笛卡尔,“由笛卡尔、康德和黑格尔所代表的现代的知识观,将客观性、普遍性、必然性、确定性视为知识的属性,使得这种知识观具有一种‘绝对论’的色彩。”这种科学主义的“知识观”当然排斥多元,对学习的影响也在于科学理性地接受。在后现代性的认识论中,“认识被看作是在进行某种解释活动,它要把握的是对象的意义。而意义并非是某种单一的、可一次性解释完毕的东西;相反,它是一个处于不断解释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在不同语境下形成的不同理解来不断生成的东西。”7这样的认识论,更具有人文色彩,更具有人的理解性。用“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的本质是对国家课程的内化与整合)、“学科课程综合化(数字化时代需要通才,学科间相互渗透)实现了对国家课程的落实与超越。用课程思维来解释国家课程的价值,用课程理解来落实学生发展的需要,从这样的理念出发的课程建设过程,才真正为学校带来了课程开发的可能,带来更大的教育决策权,也为学校德育打开一片真实的发展空间。这就是说: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现实化,是国家课程在学校的具体实现形态,学校内涵的发展必然以课程为核心,课程高地、学科教师专业性队伍,这是学校未来竞争的核心。

(四)研究过程与成果设计

课题研究过程与本次研修过程一致,并且与学校发展一致,所以,在三年时间中的课题研究阶段与在导师团队指导下的研修阶段也是一致的。

一是组建专家团队,为课题研究和研修寻求专业支持,在项目办公室和研修基地的帮助下搭建研究平台;

二是探索研究方式,构建以大学专家指导与学校校本研究相结合的研究范式,实现研究成果与个人发展的同步;

三是实现资源共享,以名校长工作室为基础搭建课程建设典型经验交流与学习平台,组织联合攻关,在实践中鉴定优劣好坏,对存在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对具有推广价值的课程设置经验以各种方式予以推广;

四是自我评价管理,生成课程建设的发展性评价机制,生成自我审视、自我评价、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研究机制,促进课题研究的积极良性发展。

课题研究成果包括核心的学生发展、学校发展、个人发展成果,也包括与研究过程自然关联的成果发表与著作出版等,与第二部分的设计相一致。

二、“勤志教育”为核心的名校长领航班三年学习与研修的基本路线

在这三年里,充分把握好导师引领和跟岗学习的机会,结合“勤志教育”为核心的系列课题研究项目,将“集中研修、跟岗学习、工作室建设、成果发表、文献学习”落到实处,突出“深度学习、导师指导、示范提升”的三位一体,特制定如下实施计划:

(一)研修阶段与基本内容计划

聚焦课题,回到实践,学以致用,公共传播,这是我所认为的在名校长领航班应当逐步实现的研修过程性目标。因此,在项目办和研修基地的指导下,将研修阶段作如下四个方面的设计:

第一阶段:20187-8月,研修准备与启动阶段,完成各项研修的准备工作。

完成前期研修准备工作,并且参加基地第一次集中研修,在研修中基本完成并且开始深化8个研修任务:(1)参与基地班级文化建立,与基地导师、成员一起构建学习共同体;(2)与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进行了深度的交流;(3)参与了“师德、师道与中原文化”的研修与学习;(4)完成个人的SWOT分析,并与导师、学员进行了交流;(5)初步确立了研究课题,并将研究聚焦到“文化坚守与学校教育范式创新研究”课题上来;(6)正在制定完成三年研修计划;(7)初步形成了名校长工作室建设方案,此方案将与工作室成员协商确定;(8)完成了撰写一篇教育随笔的研修任务。

上述8个方面的研修任务已经在本次研修计划制定前大致完成并将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和提升。

第二阶段:20189-20194月,道德自觉与教育创新阶段,思想提升,初步总结办学经验。

此阶段为研修基地确定的“道德自觉与教育创新阶段”,主要的核心研修活动包括“深度制定三年研修规划”、“文化引领,思维创新”集中深度交流学习、道家文化与陈家沟陈氏太极拳学习、建设名校长工作室、教育经典名著选读读书会、基地交流与协同培养、道德自觉与教育创新主题总结。

此阶段个人重点进行四项研修任务:

1)以“坚守与创新的学校思维”在基地“文化引领,思维创新”集中深度交流学习活动中作交流学习。

2)教育经典名著选读读书会阅读篇目为:《中国教育史》,陈青之;或者《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拉尔夫·泰勒。

3)建设名校长工作室,主题为:学校文化坚守与范式创新工作室。

4)道德自觉与教育创新主题总结,将学校一年来的工作、个人专业学习收获、工作室工作进展,课题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等做主题总结。

第三阶段:20195-20201月,行动自觉与思想凝练阶段,对办学经验、个人学术认知进行专业提升,走向思想型教育管理。

此阶段为研修基地确定的“行动自觉与思想凝练阶段”,主要研修任务是“任职学校自我诊断、专家诊断和同行诊断”,“确定一人一校的帮扶学校”,“教育实践创新高端论坛”、“境外高校、中小学基地研修”,“教育经验与教育思想提炼”。

此阶段个人重点进行的五项研修任务是:

1)完成新校区使用一周年,12年一贯制学校以及集团化办学以来的“自我诊断、专家诊断和同行诊断工作”,形成详细的诊断报告,并在诊断报告基础上完成学校发展新的规划。

2)确定“一人一校”帮扶学校之后,及时开展帮扶工作。

3)在研修基地“教育实践创新高端论坛”上做关于“新高考背景下一体化学校课程建设”的讨论。

4)开始全力进行“勤文化”教育经验与教育思想的提炼,归纳形成具有系统性的学术研究成果。

5)开始有研修的阶段性成果在核心期刊或者知名报刊杂志发表。

第四阶段:20202-20215月,理论自觉与影响传播阶段,整体提升个人学术素养,教育理论成果不断推出并具有影响力。

这一阶段是研修的关键期,也是基地部署任务比较高端的时期,体现为“理论自觉与影响传播阶段”,主要任务包括:“文化引领,思维创新”主题高端论坛,期刊论文发表,名校长学术专著出版,“一人一校”帮扶学校发展成果展,名校长巡回讲座,名校长教育思想系列研讨会,终期考核与结业表彰等。

此阶段个人重点进行的五项研修任务是:

1)在“文化引领,思维创新”主题高端论坛全面论证学校办学思想理念。

2)期刊论文发表,名校长学术专著出版完成,3篇以上论文,2部教育专著。

3)“一人一校”帮扶学校发展成果展完成。

4)名校长巡回讲座,主题包括:《校长的文化领导力》《特色学校建设的学生视角》《一体化学科课程高地建设》《创客教育打开通向未来的门》《学校王牌是教师》等。

5)名校长教育思想系列研讨会预设20205月在历城二中举行。

(二)集中研修计划

深入“高端专业”的教育专家团队,在Betway官方客服搭建的研修基地平台上进行集中研修。在基地有一流的师范大学研究人员、国内顶尖教育学者、资深优秀校长以及专业技术服务人员组成的教育专家群,将会对我和我的学校教育实现深度引领,集中研修计划将在基地计划基础上执行并落实。大致包括以下方面:

1.参加基地组织的高端培训与论坛。

2.完成集中研修的各项研修任务。

3.提供个人在教育教学、学校管理中的研究成果以共享。

4.在成果总结阶段进行提升与总结的研讨。

5.主动设计研修计划提交给培养基地,开展过程性研究。

6.集中研修过程进行深度的学术思考。

7.接受项目办和基地的监督考核。

(三)跟岗学习计划

深入郑州二中实践基地跟岗学习,做“最亲密”的江湖盟友。借助专业力量介入式、专题化跟岗学习,促使学校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办学效益的提高。以进入郑州二中学校进行专自我反思与规划为基础,明确发展方向,并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区域与学校个性化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通过在学校的持续跟进学习,激活自身发展的需求和愿望,形成学习的系统收获,提升办学能力与办学水平。

201810月,跟岗学习一个月;

20196月,跟岗学习一周;

202010月,跟岗学习一周。(后期学习按照基地部署统一完成。)

(四)工作室建设计划

建立以“文化坚守与学校教育范式创新研究”为基本方向的名校长工作室,为学校内涵发展做最专业的研究与引领,主要研究方向与工作目标包括:(1)学校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发展定位准确,办学思想明确,办学行为规范;学校办学理念得到群体认同和内化,形成共同发展愿景;(2)积极推进现代化学校制度建设,在课程领导与管理、教学模式创新、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品德与习惯养成、体育锻炼与艺术特长培养、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等方面,创建与深化课程改革相适应的系列化制度和运行机制;(3)构建学校课程体系,按照国家规定开全开齐课程,建立学校课程管理和运行机制;积极推进课程研发和资源建设,切实加强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建设,提高校内外课程资源整合意识和实施水平,凝炼学校课程特色;(4)重视教师梯队建设,提升教师个性化发展能力,促进教师团队共同发展;建立教师专业成长评价机制,构建教师学习型组织;(5)以校本行动研究课题为龙头,不断进行实践反思和改革探索,及时借鉴和吸纳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育人模式;(6)在德育、文化、管理、科研、课程、人才培养等领域,彰显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推进学校深层次发展。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工作室研究模型,形成若干“工作室工作方略”,指导工作室的研究工作,下面预先设计的两个方略供讨论。

1.工作室“学校文化建设方略”。

一是回归教育本质,重建学校精神文化,打造师生生命乐园:(1)规范办学行为,彰显生命尊严;(2)回归育人本质,凝练办学精神;(3)立足学校实际,唤醒创生激情;(4)实施文化强校,凝练学校精神;(5)扩大文化视野,增强价值认同;(6)回归教育本质,践行办学理念。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激发生命活力:(1)更新学校制度,激活师生改革的正能量;(2)转变管理模式,变革学校内部组织系统;(3)革新评价机制,提升师生创新发展境界;(4)坚持以人为本,形成民主化的管理氛围;(5)建立学校开放制度,整合社区教育资源。

三是行为自觉:唤醒师生的文化自强意识:(1)一体化课程内容,让教育回归学生生活,行为源于生活,教育不能脱离生活;(2)从细节入手,规范教育行为。细节决定成败,人生教育应从细节抓起;(3)形成教育系列,注重习惯养成,习惯在于养成,教育就是培养习惯;(4)立足高端引领,构建行为文化,行为一旦成为了一种文化,就有了无限的动力;(5)倡导行为自觉,实现自我教育,最有效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让学生自觉地进行自我思想教育,自觉地按照社会公德约束和控制自己的行为;(6)建立行为课程,铸就美满人生,行为教育系列化,为学生走向成功插上了翅膀。

四是团队建设:绽放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线:(1)社团绽放学生炫丽的风采;(2)社团展现了学生无限的创造力;(3)社团为学生打造了自我展示的平台。

五是优化育人环境,创建师生生命的文化殿堂:(1)站在课程的高度,重建校园文化环境,丰富多彩、健康高雅的校园环境文化,可以增强学生对学校生活的兴趣,从而热爱学校生活,热爱文化学习,形成健康向上的校风;(2)站在历史的厚度,营造师生精神家园,优美的校园环境对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会起到积极作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师的育人工作有着巨大的影响;(3)以核心理念为引领,构建温馨育人环境,学校环境文化的建设,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是看的见、摸得着的表象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的有效载体;(4)让读书成为习惯,积极构建书香校园,让读书人爱读书,让文化人有文化;(5)让创造得到绽放,科技创新与创客教育支撑学生每一天的学习思维与学习实践,让学校成为学生无边界的创客空间。

2.工作室“教学联动研究方略”。

以工作室为抓手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整体提升各个学校的教学质量。

一是学校教学管理互促。通过工作室的多种形式,建立学校教学管理互通平台,共同明晰、提升教学理念,建立并实行教学管理交流制度,深入开展学校教学管理专题研讨活动,共同研究学校教学管理的实际问题。工作室校长、学校可以对岗互派、蹲点指导等形式,开展教学分管干部互动交流活动。

二是教学业务研训联动。工作室针对教育教学一线问题,充分整合项目办、基地校的名师资源,建立联盟教研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活动计划,以骨干(名师)互派蹲点、网上互动指导等多种形式,扎实开展专题性联合教研、联合科研、联合师训,促进教师队伍教学水平整体提升和教师专业发展。

三是校园教学文化共建。配合学校核心文化的建设,共同体加强学校教学文化建设方面的研讨和交流,注重从学校历史积淀和办学经验积累中汲取深厚底蕴,积极建设主题鲜明的学校教学文化、积极向上的师生互动文化,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理念。

四是优势项目合作。工作室各个学校对关联学校的教学改革工作进行理性思考和认真分析,明确学校教学改革的优势所在,着力联手培育、改进、提升学校教学改革的优势项目。工作室内学校以某一学校的优秀教改项目为引领,充分发挥优质项目的辐射、示范、带动作用,深入开展校际间教改项目专题活动,促进教学品牌项目的形成和发展。

五是教学资源共享。 工作室学校共享教学资源,依靠联席会议制度,协商建立教学资源的共享关系,通过教育教学信息网搭建资源共享平台。还可以建立统一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反馈系统,实施联盟内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掌握教育教学质量的动态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促进共同提高。

(五)成果发表计划

一是论文发表。三年内,在《教育发展研究》类的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一篇;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一流教育报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二篇。

二是著作出版。在北京教育出版社或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勤志教育:文化坚守与教育创新》《建构学科课程高地》(皆为暂命名)专著两部。

三是校本课程开发与校本教材类资料开发,拟编辑《初高中六年一体化校本课程》一套,涵盖数学、生物、化学、物理、信息学等;拟编辑《普惠创客教育学习资源》一套,涵盖初中、高中;拟编辑《12年一贯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一套,大致24册。

(六)参考文献(部分)

文化类:

1.《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方克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中国文化的重建》,费孝通: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3.《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年版。

课程类:

4.《课程与教学哲学》,张楚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5.《搭建实践与理论之桥》,陈向明等: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6.《重建学校的大胆计划:新美国学校设计》,斯特林菲尔德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新教育·新文化》,霍韬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8.《学习论》,施良方: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9.《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布兰思福特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10.《高等师范院校与基础教育协同改革与实践》,杜伟等: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管理类:

11.《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彼得·德鲁克: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版。

12.《经济学原理》,曼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高考类:

13.《走进新高考》,唐茹:新华出版社,2017年版。

14.《深度解读新高考》,熊丙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科技创新类:

15.《网络支持下的知识建构学习》,张义兵等:河海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16.《技术与学习》,李芒: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17.《数据之巅》,涂子沛:中信出版社,2014年版。

18.《人工智能真的来了》,杨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7年版。

杂志期刊:

《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教育发展研究》《全球教育展望》《教师教育研究》《教育学报》《人民教育》《中小学管理》《中国教育报》等。


1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3

2【美】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124

3中共中央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月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139

4【瑞士】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王宪钿等译,胡世襄等校,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115

5【美】杜威:《艺术即经验》,高建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226.

6《美学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22

7陈嘉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25326



Betway官方客服教育学部 联系地址:河南省新乡市建设东路46号 邮编:453007 微信公众号:河南省教师发展评估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