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在教育领域,许多有志向的教育人前赴后继投入教育脱贫的使命中,用自己的光和热点亮山区孩子的未来。“一次比一次好!这次来,感觉变化更大了!”历城区教体局局长、历城二中校长李新生说道。
12月18日,教育部第三期领航工程“李新生名校长工作室”再次赴四川凉山州普格县送教捐赠,这是李新生第三次带队走进大凉山。“考上一个孩子,脱贫一个家庭,带动一个寨子。”这是教育部教师司组织全国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学员教育帮扶凉山行动的初衷,“李新生名校长工作室”的成员们利用自己的所学、所长为大凉山的学生们带来了规范的教学制度、爱心捐款,努力帮助大凉山的孩子走出大山,接受更完善的高等教育。2020年,这支凉山支教帮扶团队被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授予“最美教师团队”荣誉称号。连续三期支教帮扶下来,李新生觉得最显著的变化不仅是教学成绩有了大幅提升,孩子们的精气神也变得不一样了。

优秀学生流失率达90% 支教老师决心啃下高三“硬骨头”
2019年,李新生与工作室成员刘凤杰、牟喆、陈伟三位老师来到了西昌,在接受了两天培训后,他们被分配到了普格中学位于县城中的分校。
虽然普格中学分校的生活条件较好,但只有一个初中二年级,此前一直带高三年级的刘凤杰当即主动请缨,向领导申请去爬山半小时才能到达的普格中学支教,参与到高三生活中。高三是毕业班,面临高考,老师的压力可想而知,“尽管最苦最累,但要有信心啃下这块硬骨头”刘凤杰说道。
到了普格中学以后,刘凤杰一行了解到,以2019年为例,全校高考有1000多名考生,仅有60人考上了本科。听到这一数据,刘凤杰深感大山里的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太少,以致于很多家庭难以摆脱贫困的魔咒。在开始支教工作前,刘凤杰对普格中学的基本情况做了调研。他发现学校的“一个怪圈”,由于学校本科升学率低,所以高一新生中的优秀学生大量流失,流失率最多可达90%,尤其是全县前100名的学生,2018届只留下了3人,其他优秀学生更愿意选择去成都、绵阳等地上学,而这样的情况循环到底,结果仍是本科率低,且外地上学成本高昂,刘凤杰一行深感责任之重大。
本着真干、实干的精神,三位老师放弃了较为舒适的县城环境,每天爬半小时山路前往普格中学教学。就这样,第一期支教生活开启了。

授人以渔,推行高三精细管理
李新生将“抓高三”比喻为“救火”,他们深知抓好高三的成绩,才能消除高一优秀学生的流失率,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来到学校后,刘凤杰发现摆在他面前的是两大难题,其一是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其二是学生学习缺乏内在动力,甚至老师在台上讲课,2、30个学生在课桌上睡觉。同时,日产工作中精细管理不足,老师“应付式”讲课,课堂效率低下。每个班的上课进度不一样,没有集体备课。
针对这些困难,三位教师逐一拆除。在他们的帮助下,普格中学开始推行周行事历、教学周计划、级部例会、班主任例会、集体备课制度;同时改革教学评价方式,制定高考目标,从制度建设层面去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由于教师工资不高,但物价很高,导致教师积极性低,刘凤杰向李新生反映了这一情况,争取到了历城二中捐助的10万元,用于教学过程管理奖。刘凤杰认为,将奖励放在教学过程中,比放在终点更容易撬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原来每次月考后的诊断分析会,老师们以“平均分”为主要参照标准。现在,刘凤杰将这个标准改为“双上线”,其中包括达标率和本科线,同时达到两个标准的学生即为“双上线”。学校以此来折算老师的“贡献率”,按照一定比例折算过程管理奖给老师,“有的老师最多一次性能拿到4、5000元奖励”,刘凤杰说。此方法一举两得,既调动了老师的工作热情,又能极力地“拯救”了本科边缘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支教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支教工作总要结束的,重要的是要为当地学校培养一支优秀的管理队伍、教研队伍、班主任队伍、教师队伍。”刘凤杰说道。于是,他们三人为提高师资水平,连续作了《用心做教育 专注求发展》《自度度人 成人成己》《合作共赢 智慧分享》等专题讲座十几次,通过面对面的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为学校发展提供长足的源动力。
普格中学校长龙尔聪对三位支教老师表示钦佩,“他们以校为家,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惜力气。所以,我们不仅要学习他们的教育能力和方法,更要学习他们的教育情怀和精神。”

助力学生圆梦,为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解决了老师的问题后,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呢?刘凤杰坚信教育就是唤醒和点燃,提高农村孩子的学习力和未来竞争力,要从他的基础出发,同时教给他做人的道理,培养良好的习惯,即使他考不上学,将来也是一个合格的公民。
针对部分学生基础薄弱、信心不足、上课睡觉等问题,三位老师先后主持召开了《一切还来得及》、《锁定目标 立即行动》、《我们的责任》等主题班会。老师们坚持每天查课通报,规范学生行为,还指导各班轮流编写《高考加油站》,激发学生潜能。长期坚持下来的效果是看得见的,几周后,原本上课睡觉的学生慢慢地拿起了课本,也养成了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高三年级的洁美教室、洁美宿舍比例全校最高。
2020年寒假,回到济南的刘凤杰和李新生保证,“看到孩子们的拼搏努力,2020年高考一定会取得好成绩”,没想到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教学计划,等5月份普格中学复课后,刘凤杰再次带队,与路鸣、高兆伟两位老师,再次奔赴大凉山,开启第二期教育帮扶。
高三时间紧、任务重,刘凤杰牵头制定了高考前45天的工作配档表,同步召开全体教师会,布置开展培优和艺体生工作,全面恢复了整个年级的工作。高考前两个月,老师们坚持到校检查早读,晚上参与查寝,把细节落实。
高考前20天,老师们为了给孩子增加营养,商量后决定每人从生活费中拿钱出来买鸡蛋。“那段时间,每天5点起来煮鸡蛋,煮熟了就赶紧送到学生手上。高三整个年级有1000多个学生,我们每天2个班轮流来”,高兆伟说道,同学们亲切地把这个充满爱意的鸡蛋称为“满分蛋”。
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7月24日,李新生收到普格教体局传来的信息: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普格中学传捷报,今年高考130人上本科,其中11人重本。创造了三位数本科、两位数重本的奇迹。
在这个数据背后,形成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初三升高一的优秀学生流失率马上下降了,由之前的90%下降到40%。李新生表示,尽管支教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帮助更多孩子圆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于是,在第三期教育帮扶中,刘凤杰和高兆伟依然选择驻守高三阵地。
第三次前往大凉山,他们还带去了由四位老师组成的送教“艺术团”。李新生表示,此行的目的,是希望给山里学生的艺术素养方面做些工作。老师们观察到,彝族孩子的身体素质好,有音乐天赋,亟需规范的艺术教育。

在第三期帮扶的过程中,工作室带来了总价值10万余元的乐器清单,捐助给当地学校。除了支教之外,支教老师们希望能够帮助普格中学成立自己的国乐队,让这里的学生有机会提升艺术情操和鉴赏能力。
连续三期都来大凉山支教,在刘凤杰看来既是对当地学生的承诺,也是约定。刘凤杰与工作室其他成员始终奉行,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他们身体力行给大家做着榜样。“以前老师有事不能来上课,这节课就过去了,没有替课这一说。刘校长来了以后,主动替课,给所有老师做了榜样,这个做法立刻推行开了,没有再出现过空课的情况”,普格中学高三年级主任蔡顺文说。据悉,在有位老师隔离期间,刘凤杰代了17节课。
李新生认为高一、高二的工作就像“栽树”,下一步的重点任务就是“栽树”了。虽然为期三期的帮扶工作接近尾声,但历城二中和普格中学的交流学习不会停止。未来,普格中学的老师可以到历城二中通过挂职、跟班学习等方式,将济南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带回大凉山,助力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的效应惠及长远。

(文/新浪山东 于付天骄 魏雪)
来源:新浪教育
原网页地址:http://sd.sina.com.cn/edu/2021-01-06/detail-iiznctkf047066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