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问题与对策(上)
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表现出交往方式多样,交往范围开放,交往内要: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表现出交往方式多样,交往范围开放,交往内容广泛,交往界限淡化等诸多新特征。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自我中心、功利化、消极闭塞、虚拟淡化等不良倾向。因此,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构建良好的人际交往要遵循正确的交往原则;积极参与交往,克服各种不正确的认知,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注重人际交往技巧、学会人际交往的艺术。
大学生正处在学习知识、了解社会、探索人生的重要时期。据统计,大学生每天除了睡眠外, 其余时间中的70%左右用于人际交往。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尤其在当代外部社会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探索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对于构建与引导大学生合理的人际交往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
在当代,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带来了政治、文化的全球化,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类的生活方式、沟通方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受其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也发生诸多新变化。
(一)交往方式多样
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传统的交往方式主要有面对面的直接交往、书信、参加文娱体育活动、郊游、联欢玩耍、吃喝、探亲访友、各种沙龙聚会、社团活动等。但是,当代网络正以迅猛的速度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融入到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因此,短信、网络等方式已逐渐成为大学生交往的主要方式式。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越来越习惯于用网络的方式来建立和维护自己的人际关系。相关调查表明,大学生人际交流方式排第一位为:短信,占80.5%,其后依次为面对面交流,占74.7%,手机通话占50.1%,QQ、MSN占34.1%固定电话占19.5%,书信占8.8%,电子邮件占6.3%。
(二)交往范围开放
大学生平时的交往范围和对象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联,朋友、同学是他们最主要的交往对象。但是,由于手机、网络等媒介的介入,使得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大大打破了时空限制,其交往范围不再局限于班级、院系范围内,交往触角还伸向校园之外。在高等院校集中的大城市,校际之间的交往十分频繁。从具体交往的对象来看,其不仅注重与新老同学的交往;同时注意走出学校、走向社会,与企业家、科技工作者等社会各界人士广泛接触。
(三)交往内容广泛
以往大学生的交往主要在学校里,交往内容以交流感情、切磋知识为主。而当今,大学生交往的内容则日益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就日常具体交往内容而言则包括爱好兴趣、文化知识、生活常识、情感、政治思想、对他人的看法、人生哲学、学习经验、恋爱观点、各种信息、文体生活、国家大攀、社会风气等,可谓应有尽有,包罗万象。交往内容的不断扩充,使学生们日益扩大了与社会的接触面。再加上交往方式的多样,使得大学生们能够通过实习、调研、参观、等多种社会实践方式吸收社会信息,不断地扩大视野,丰富知识。
(四)交往界限淡化
异性大学生之间交往界限在过去是非常清晰的。而当今的大学生认为异性间的友谊是存在的,可贵的,应该大胆追求的。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来自多方面相关因素的影响,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当代大学生对与异性交往的认同度更高,交往意识更强,热衷于通过各种方式恋爱或结交异性朋友。在现今的大学里,学生们谈恋爱的比例是非常高的,以至于“考研、上网、谈恋爱”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时尚。
二、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问题
每个成长中的大学生,都希望自己生活在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中。但是在当前,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却存在一些不良倾向与问题, 严重影响着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自我中心倾向
当代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更习惯于从自己的立场、观点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对别人期望过高,要求过严,而对自我要求过低。因而,在与朋友、同学、老师相处的过程中,他们经常以一种“自我中心”的心态去要求别人却很少去体会别人的感受,在交往过程中缺乏与人合作的观念和换位思考的能力,经常以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要为出发点,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这种自我为中心的态度, 给他们的人际交往造成一定的
负面影响, 以至于部分大学生很难真正适应大学的环境和集体生活。
(二)功利化倾向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深化,面对着激烈的竞争和就业压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注重人际交往的物质实惠。“有用即真理”的实用功利价值观在当前部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占有一定的市场。部分大学生在与别人交往时,只关心自己的播要和利益,强调自己的感受,把别人看作达到目的、满足私欲的工具。个别大学生甚至将功利主义作为人际交往的指导思想,表现出了有用的人才交,无用的不交,用处大的深交,用处小的浅交的交往观念。
(三)消极闭塞倾向
当前部分大学生缺乏交往的主动性,甚至将孤独作为了一种“时尚”,由此引发出一系列的人际交往问题。由于缺少交流的实践和经验的积累,不少大学生视人际交往为畏途,为此常陷入焦虑、痛苦和自卑中,进而表现为回避同学,躲避交谈。即使在与别的大学生进行交往时,也总是喜欢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和藉要掩盖起来。部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消极闭塞,不与别人沟通,常常容易导致性格的偏执,从而使自己的人际关系处于危机之中。
(四)虚拟淡漠倾向
网络虚拟交往具有两面性,在扩大大学生人际交往范围与对象的同时, 也易使大学生出现忽视了现实的人际关系,表现出逃避现实的心理现象。网络虚拟交往一边是活生生的人,另一边却是符号,虽然这些符号可以传递思想和感情,但是却无法通过现实人际交流中感情色彩,久而久之必然引起交往者情感的匾乏和冷淡。再加上虚拟社会中的人际互动具有很强的主体能动性。大学生一旦在现实人际交往中受阻,就会转向虚拟社会寻求安慰和满足,淡漠面对对现实人际环境,形成恶性循环,从而使他们更加沉溺于网络,脱离现实,最终导致退缩孤僻、自我封闭,际关系出现淡漠与疏离。(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