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成果

1703-罗红艳-河南省“双一流”建设绩效评价体系及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与实践

发布者:董亚杰发布时间:2020-01-12浏览次数:1120

成果简介

在“双一流”高校遴选中,虽然郑州大学、河南大学2所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最终顺利入围,但河南省高校中的第二梯队——特色骨干大学的“双一流”建设依然任重道远。20165月起实施的河南省优势特色工程为特色骨干大学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但宏观、中观层面的政策制度只是引导高校和学科发展的外部动力,“双一流”建设归根结底在大学和学科自身,他们才是建设的主体。20165月以来,在深入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抢抓国家和我省战略契机,聚焦一流,以绩效评价为杠杆,以资源优化配置为支撑,探索形成了学科—学院(部)—学校三学联动、协同推进特色骨干大学一流的发展模型,取得了很好的改革成效与推广应用价值。本成果以为典型个案,主要解决了如下问题:

11)紧扣大学属性,解决了目标不明、定位不准的问题

本研究在改革实践基础上,在《中国高教研究》等权威期刊撰文认为,特色骨干大学要充分研判形势,既不能妄自菲薄,丧失内生动力;又要避免盲目攀比,缺乏合理定位。特色骨干大学“双一流”建设要走选择性卓越的道路,聚焦一流,实现局部高端突破。要在“国家—省—校”三个层次格局中明确学科发展目标;要结合“高质量”“特色化”“地方性”等特质属性合理进行学科发展定位。

2)坚持系统思维,解决了谋划不足、缺乏联动的问题

现实中,我省特色骨干大学“双一流”建设大多缺乏系统、科学的谋划,要么关注上层治理,要么偏倚基层发力,上下有效联动不足。本项目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通过的个案实践,探索形成了特色骨干大学学科(微观)—学院(中观)—学校(宏观)之间三学联动、协同推进一流的发展模型。

3)着眼绩效评价,解决了标准缺失、效益不高的问题

无论是国家,还是河南省在实施方案中强调的绩效评价大多由外部的第三方实施,而且基本都是事后评价。特色骨干大学内部构建的、旨在强化过程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较少,这使得标准缺失、效益不高成为较为普遍的问题。本研究通过研制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强化针对优势特色学科和二级学院(部)的绩效评价、过程监测与终期考核,发布评估报告,以此为依据,还建立了基于绩效评价的财务预算和项目库运行机制,增进了底层、基层活力,提高了的效益.


支撑材料目录:3 罗红艳.zip


返回 原图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