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召开新学期工作会议
为了认真做好开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教务处安排部署新学期工作会议,2013年8月28日上午在文科楼234会议室举行。会议由教务处处长陈广文教授主持,教务处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
会上,陈处长首先宣读了中共组织部《关于干部任免的通知》,在谈到新任职科级干部如何提高素质,认真做好工作时,陈处长深情地说,新任命的科级干部首先要注重提高自己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创新性地做好本职工作,不辜负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第二、要从生活、学习、工作等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要学会居高临下,对工作既要埋头苦干,又要统揽全局,善于反思总结,做到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第三、要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力戒推诿扯皮,自觉树立在师生中的良好形象。有了好的形象,又有很好的工作能力,既是对教务处荣誉负责,也是为本人的进步提高创造空间和条件。接着陈处长对上学期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他说,上学期在校领导的关心、有关部门和各教学单位的通力协作以及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学校省部共建有关论证材料的起草、印刷和外联工作;整理规范了本科专业名称、修订了本科培养方案;组织开展了第三届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编印了大学生科技成果汇编和论文汇编等项工作,并且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取得明显成绩。随后陈处长就2013年下半年工作要点进行认真解读。他说,下半年的工作主要包括:组织好第七届国家、省和校级教学成果奖的评审和推荐工作;深入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做好河南省教师教育改革、教师教育实验区活动和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筹备以及省内外教师培训工作;积极筹备召开第四届教学工作会议等8项主要工作。
最后,张顺利副处长、郭海明副处长、佘德峰副处长就他们各自分管的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安排布置。
(教务处 池月新)
新学期开学我校教学工作秩序井然
为了做好新学期教学工作,教务处在此前召开的新学期工作会议上对教学检查、教材发放、教学实习等各项工作都作了具体详尽的安排布置。上课第一天的9月2日上午,教务处安排相关工作人员陪同全体校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进行听课,并组织各学院就新学期教师上课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还通过随机点名对学生的出勤情况进行了抽查。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也利用暑期对所有教学楼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了检修和保养,更新了部分教室的多媒体设备。
检查结果显示:本学期各项教学工作开局良好,主要表现在:全校上下领导重视,各项准备工作充分到位,任课教师按时到岗,组织教学认真,学生听课专心,全校课堂秩序井然有序。
(教务处 池月新)
2013年上半年教学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要点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要点)
(一)扎实推进本科教学改革,全面加强专业建设
1.落实国家专业标准,整理本科专业名称,修订本科培养方案;加强新增专业论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依据教育部文件精神,2013年我校新增6个本科专业,其中获批新增专业3个(生态学、文化产业管理、知识产权);经过专业整理和拆分增加专业3个,目前,我校共有本科专业68个。论证了2014年拟新增“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小学教育”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三个本科专业,备选生物工程、水族科学与技术等二个本科专业。
2.大力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彰显教师教育特色
获得国家教师队伍建设项目2项,占全省高校的50%。其中《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项目入选“创新教师培养模式”示范项目;《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机制改革》入选“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示范项目。此次立项评审,河南省高校共申报27个项目,最终获批4项,我校占其中2项,位居全省第一位。获得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项,国家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2项;获得河南省教师教育改革项目30项,其中重点项目10项,名列全省第一,获得河南省双导师制教师教育改革项目1项。此外,14项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通过省级鉴定,为下一步申报2013年省级国家级和教学成果奖打下了良好基础。
3.扎实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稳步深化“3+1”分类培养新模式。
(二)大力加强质量工程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上半年,教育部和河南省教育厅分别组织开展了五类国家级和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的立项建设工作,经过周密组织安排,我校在各类项目的申报评审中均取得优秀成绩。获得了全部五类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中的9项,包括获得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获得全部五类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中的9项,包括河南省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河南省教学名师奖1人、河南省教学团队1个、河南省特色专业1个、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
按照教育部规定,上述前两类国家级项目由各省按照限额推荐教育部,然后教育部再组织专家进行网评和会评,最终确定立项结果,我校获得的此两类项目数量均位居全省高校第二位。同时,上半年,省内高校获得全部五类国家级项目的只有郑州大学和我校两所学校。
(三)积极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不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2012年学校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单位,教务处组织开展了2013年度国家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与立项评审工作,获批96项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名列全省第二位。
(四)完成了2003-2013教学成果汇编和2003-2012年教学工作主要发展指标调研报告(暑期)。
(五)全面加强教学督导和管理,不断深化教风、学风和考风建设。
二、下半年工作要点
(一)组织召开第四届教学工作会议,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彰显教师教育特色,并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1.做好“国家级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河南省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河南省教师教育双导师制”和“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启动相关工作;
2.做好河南省教师教育教师省内外师资培训工作;
3.强化实践教学,做好实习、实训工作和教育部第五届“东芝杯”中国师范大学理科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全国地方师范大学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以及河南省第十二届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相关准备和培训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质量工程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1.做好质量工程建设规划、培育、论证、评审和建设工作(包括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规划教材等);
2.深入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
(三)组织好第七届校级、省级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和推荐工作。
(四)进一步加强教学规范化管理,强化教风、学风和考风建设。
第三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
暨化学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开幕式上,河南省教育厅师范处处长朱自锋致辞。在介绍了我省高等教育特别是师范教育后,他希望我校通过承办这次赛会能在今后的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教育部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光巨简要介绍了我国化学教育学科发展的现状,分析了教育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加强和改进教学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王键吉校长介绍了我校的历史发展进程、化学化工学院近年来的建设情况和取得的成绩。王校长表示,我校将以此次赛会为契机,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水平,进一步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全面建设国内影响较大的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负责人具体介绍了我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情况。
开幕式后,教育部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陆靖、北京大学实验与设备管理部部长张新祥分别作了题
为“挑战课本——化学教学中的学科前沿”、“几个国家地区大学化学实验室比较”的精彩报告。
本次赛会包括大学生化学实验比赛和化学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研讨会两个部分,其中实验比赛分为笔试和实验操作。7月16日上午,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笔试在化学北楼举行,37所高等师范院校的108名选手参加了笔试;7月17日,在化学南楼举行了实验操作比赛。在选手们参加比赛的同时,来自全国不同地区、师范院校的知名化学专家先后作了16场精彩的专题报告,就化学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37所高师院校的200余名教师参加了交流。
当晚,音乐舞蹈学院举办了以“缘结化学,情融师大”为主题的专场慰问晚会。
作为全国性比赛和研讨会,本届赛会旨在检验近年来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成果,提高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质;同时,总结、交流实验教学改革与实验室建设经验,凝练理念,探索培养创新型化学人才的思路、途径和方法。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暨化学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研讨会每两年举行一届,前两届分别在北京师范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举行。
我校王记录教授荣获“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称号
2013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结果近日揭晓,我校历史文化学院院长王记录教授荣获“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王记录教授是河南省高校特色专业历史学建设点负责人,河南省重点学科中国史负责人,所讲授的课程《清代的史馆制度》等入选超星学术视频。在河南电视台“文物宝库”、新乡教育电视台“牧野讲坛”栏目讲授《司母戊大方鼎背后的故事》、《忠臣比干》等,为普及历史知识、弘扬地方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次教学名师申报评选工作的成功,是我校文科类教师在此类评奖工作中首次突破,对文科院系的成长与发展起到了深远的示范引领作用。至此,我校共有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
(教务处 刘葳葳)
我校3个专业获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日前,河南省教育厅公布了2013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我校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3个专业获得批准立项建设。至此,我校共有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18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
2013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按照《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3年度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2013〕438号)安排,经学校申报、资格审查、专家评审确定,共有郑州大学的机械工程等151个专业点成为2013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学校将以此次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设为契机,把实施“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作为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形成一批教育观念先进、改革成效显著、特色更加鲜明的专业点,引领示范我校其他专业的改革建设。
(教务处 祁巧艳)
我校召开2013年度新增本科专业论证评审会
会上,徐存拴副校长宣读了《关于调整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的通知》,并对本次新专业申报及评审提出了总体要求。他希望各位委员要站在学校的角度,本着对学校发展负责的态度,对本次申报的新专业进行客观、公平地论证、推荐。教务处处长陈广文对今年新增专业的申报情况、评审原则和评审办法进行了简要说明。
拟增设专业的负责人就申报专业的必要性、可行性、人才需求、专业培养方案、办学条件、经费预算等内容逐一进行了汇报。校领导和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结合我校办学总体思路与定位,学校“十二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以及专业汇报材料等,对所申报的拟增设专业进行了充分论证、投票表决。
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学校推荐产生的拟新增本科专业,经校内公示、校内审议、网络申报、教育部平台公示无异议后,将上报省教育厅。推荐结果和专业申报材料将同步在校园网进行公示。
(教务处 祁巧艳)
河南师大分类培养造就创新人才
近年来,在学术、科技、文艺等竞技舞台上,频频可见河南师大学子的闪亮身影。由河南师大学生组成的帕瓦罗蒂艺术团一举囊括中国舞蹈“荷花奖”、中国音乐“金钟奖”金奖和中国校园戏剧奖,一度传为佳话。
创新人才的不断涌现是河南师大人才培养的缩影。“创新人才源于个性化培养。要想真正培养出创新人才,需要在制度和文化层面上有突破,树立和完善个性化培养的理念,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河南师大副校长徐存拴说。
据了解,近年来,实行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将学生分为师资型、学术性和应用型人才进行针对性培养。所谓学术型,即有志于读硕读博,在专业和学术方面继续深造。有志于从教的学生可归为师资型,而有创业和应用意愿的学生,则为应用型。
两个“1+100”是分类培养的重要载体。河南师大联合省内外100所省级示范性高中、100家企业,建立了“1+100”省级示范性高中协作共同体和“1+100”校企联合协作共同体,前者为师资型人才培养搭建平台,高新技术企业协作共同体的建设则为应用型学生的培养提供平台。
“半年时间顶岗教学,真刀真枪地实习,和名师一起讲课、教研,不仅了解了基础教育的状况,而且也提高了教学的技能。”100所协作中学之一的郑州一中校长朱丹告诉记者,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量身定做”和“按需打造”。
去年,“-高新技术企业协作共同体”成立,该校与河南锂动电源有限公司、新飞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等100家高新企业签订协议。根据协议,协作共同体双方将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合作进行产品研发。合作单位还将安排学生实习,接收教师到单位参加科研。“以前,我们带学生去企业实习,几乎是走马观花。现在分类培养之后,去企业实习的学生不再一窝蜂,企业能对学校提出课题,而老师带着学生,到企业真正去解决问题。”徐存拴告诉记者。
在个性化培养实施过程中,河南师大从增强学生从事创新活动的兴趣入手,在大学生创新性项目上做文章。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分国家级、校级重点、校级一般和院级项目,每个项目都有一定的经费支持和老师指导。近年来,项目带动已成为该校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驱动力。
生命科学学院学生李静雯从入校就进入省部共建细胞分化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本科生创新团队,一开始只是参与资料的整理。但很快,她就发现科研创新的乐趣。“当时,我们小组对肝肿瘤很感兴趣,于是选择了'从基因转录水平研究大鼠肝再生与肝肿瘤的细胞增殖差异机理'这个选题。”李静雯介绍说,在实验室老师的指导下,目前团队已经有了成果,项目小组共有3篇论文在SCI刊物上发表。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校学生参与创新性项目的人数已达60%以上,覆盖全校各个学科门类的本科专业。
创新必须有制度保障。河南师大充分发挥学科、设备和教师的作用,保障项目的推进。该校有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0个省厅级重点科研基地,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平台,全部对所有本科生免费开放。学校遴选学术水平较高,熟悉大学生创新训练的教师担任大学生学业导师。学业导师以大学生创新实验基地为平台依托,指导学生学习和科研。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同时指导的大学生创新性项目不超过两项,并规定指导教师须保证时间参与创新训练各环节。
为了激励大学生参与创新项目,学校每年还设立不少于100万元的奖励基金对获奖学生进行奖励;设立大学生创新项目优秀指导教师奖,指导方案可申报教学成果奖,验收结果“优秀”的项目承担学生可优先推荐免试研究生。这些措施的实施极大地激励了大学生的创新动力。
选自《中国教育报》
生命科学学院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培养计划
随着学院的快速发展,青年教师群体在我院教师队伍中所占比例逐步增加,也成为学院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为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为青年教师成长创造条件,生命科学学院根据学院师资队伍结构及专业特点,特制订本计划。
一、培养目标
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努力使青年教师成长为具有良好师德师风、职业技能、先进教育理论和文化素养的教学骨干。
二、培养对象
35周岁以下(含35周岁)我院在职青年教师。
三、培养措施
1.青年教师要认真学习相关管理制度,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照学校对于教师的各项基本要求,严格要求自己。严禁私自顶岗、换岗等。严格时间观念和服务理念,做到各项工作应提前15分钟以上到岗。
2.制定新入职教师培养计划。每学年开始,新入职教师所在教研室主任根据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承担的教学任务负责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表,制订新、老教师听课计划,并监督落实。新入职教师应参加微格教学培训学习。
3.教学观摩。新入职教师一般不独立担任课程教学(学院教学工作需要的除外),主要工作应当是协助本课程教师进行课程辅导、组织讨论、批改作业、组织教学实践等。新入职教师需在第一学年内系统听完教学组一门以上课程,认真记录每一节课的内容摘要,教学要点等教学活动内容,并努力熟悉教学各个环节。参加集体备课、观摩教学、听课等教学活动,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4.实验教学。在指导实验课前须全程参与完整的实验准备工作;正式讲授实验课前要在熟悉该课程全部实验内容、要求的基础上进行试讲和预备实验操作,经教研室主任审查认可后,方可正式指导实验。在指导实验过程中逐一批改实验报告、认真登记实验报告成绩并及时下发给学生。教研室负责人负责不定期抽查学生课后作业及实验报告批改情况。
5.试讲制度。新入职教师讲课(含实验课)前必须在教学组内进行试讲。试讲时须有不少于3位老教师进行点评。试讲通过者,由教研室主任确认其合格,具备课堂讲授资格。
6.独立授课。根据学院教学工作的需要,获得讲课资格的教师应准备好至少三周的教学大纲、教案、讲稿、课件等教学材料。教研室主任指定专人对其授课情况听课检查,并做好指导记录,记录中要指明其优缺点,提出改进意见。
7.教学技能比赛。为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学院设立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每两年组织一次。为了使竞赛活动成为广大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技能的有效载体,凡是比赛当年符合参赛条件的教师均必须参加。对获奖者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激励全体青年教师奋发上进。成绩优异者,学院推荐参加学校的相应比赛。
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获得校优秀奖、院二等以上奖励者可以免赛。全体青年教师在比赛时应当参加观摩。
8.积极参加教育实习、野外实习和专业实习教学指导工作。
四、管理办法
1.各教研室要对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考核,教研室每学期末要对培养计划执行情况进行书面小结。
2.同行评教专家应重点听取青年教师试讲课程和不定期听取青年教师的课堂讲授,对其教学方法、讲课技巧等各个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3.教研室主任负责检查青年教师备课情况,阅读和修改青年教师的教案,指导青年教师改进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抽查青年教师批改作业及考试试卷等。每学期,教研室主任听课次数不少于5次;老教师听课不少于3次。
4.学院建立教学督导组负责对青年教师教学进行检查、评价。采用随堂听课,抽查教案讲稿、学生作业、实验报告和试卷,听取学生信息反馈意见等方式,对青年教师教学工作做出评价,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生命科学学院
用人生书写爱与责任
——记生命科学学院退休教授高明乾
75岁高龄的高明乾是生命科学学院退休教授。退休15年来,他辛勤耕耘,一边著书,一边指导硕士生。2007年成为《中华大典》的编委,参加了《中华大典·生物学典·植物分典》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一部全面的中华古籍大型系列类书,参与编纂的学者均为学科的翘楚。正是因为他的努力与对生物研究方面的热爱,在中国文化的宝库中,又多了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据了解,高明乾退休后共发表科研论文19篇,主编著作5本,主审3本,他还获得了8项科研成果奖,其中一项获河南省社会科学奖。作为一名师范院校的退休老教师,高明乾依旧在科研第一线做着自己的学问,依旧为社会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许多人为他的治学精神所感染。在师德师风的塑造中为我们树立了好的榜样。可谓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楷模。
1999年高明乾退休后,他一边带研究生,一边搞研究写书,比以前更忙碌了。十几年间,他在生物教学研究、动植物古汉名训诂研究,尤其在植物古汉名训诂研究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也取得了生物界公认的学术成就。
1974年,高明乾在品读《诗经》时对其中陌生的动植物名字产生了兴趣,开始了动植物古汉名训诂研究。为了弄清楚古代的动植物在今天的名字,高明乾历尽艰辛,钻古书堆,翻阅了不计其数的典籍进行甄别与考证。退休后的时间相对充裕,高明乾对原来的研究内容开始了进一步的整理和考证,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同仁的协助下,编著《诗经植物释诂》《诗经动物释诂》《植物古汉名图考》《植物古汉名图考续编》等书。
高明乾参与编著的《植物古汉名图考续编》是《植物古汉名图考》的延续,2013年1月份“新鲜出炉”。高明乾的书“传承古今,沟通中外”,全书计60余万字,共收载植物古汉名1789个,并做到每种植物的古汉名、现代汉名和世界通用拉丁名三沟通。这本书得到了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大典·生物学典》主编吴征镒的重视,并亲自为书写了序言。
高明乾在采访中说,
选自《河南日报》
在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我校张楚一同学荣获一等奖
近日,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总决赛在吉林省长春市落下帷幕。我校外国语学院学生张楚一在此次竞赛中分别获得演讲赛一等奖和辩论赛二等奖,并荣获“优秀参赛选手”称号。
张楚一同学在此前进行的河南赛区决赛中表现优秀,并因此获得参加全国总决赛的资格,与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的三百多名同学同台竞技。在演讲总决赛中,张楚一同学表现沉着稳定,她以纯正流利的语言,自然大方的台风以及严谨的思维逻辑获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最终获得一等奖。在辩论赛中,张楚一同学与河南大学两名选手组成的河南代表队迎战北京队,经过激烈的角逐,河南辩论队获得二等奖。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是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组织的全国唯一一个考察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竞赛活动。本次总决赛包括风采大赛、演讲比赛和辩论赛,竞赛每年都会举行后续活动,即全国大学生英语夏令营活动,营员从获特等奖的学生中择优产生。在夏令营活动期间,营员们将接受封闭式的英语强化训练,并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赛、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英语学习经验交流等。
(外国语学院 张亚萌 曹崇)
我校在2013年河南省大学生“华光”体育活动
跆拳道锦标赛中成绩斐然
本次比赛由省教育厅主办,开封大学、省学生体育总会跆拳道协会承办,共有河南省16个代表队、200多名运动员参加。我校代表队由体育委员会副主任王健和体育学院副院长岳新坡任领队,梁潇、毛爱华和金波、司兴伟任教练,共15名队员参加了乙组|(高水平运动训练组)和甲组(非专业组)共15个级别的比赛。经过激烈的角逐,首次参加甲组比赛的2012级国际教育学院学生韩冰清、2011级旅游学院学生袁丛和2011级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学生王启垒,分别获得女子组46kg、62kg和男子组58kg冠军;2012级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叶永梅、2012级软件学院学生刘志丽,获得银牌。乙组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学生高一铮、李文龙和刘小瑜,分别获得男子74Kg、+83kg和+73kg冠军;苏志豪、皮鹏获得银牌;纪朋坤获得铜牌。
我校代表队以优异的成绩和文明的礼仪,受到主办方和各代表队的好评,被授予“跆拳道示范学校”称号;金波、毛爱华老师被评为“优秀教练员”,刘志丽、李文龙同学被评为“优秀运动员”。
(体育学院 王康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