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学生项目及论文入选第五届全国大学生
创新创业年会成果展示
11月24—25日,由国家教育部、科技部主办的“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在中国农业大学召开。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林蕙青及高教司副司长刘桔、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年会专家工作组成员等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全国160所“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800余名师生代表及各省、自治区教育厅的相关领导参加会议,我校教务处、生命科学学院、社会事业学院相关师生应邀参加会议和展示成果。
我校生命科学学院
本次年会围绕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年会设置了大学生创新学术年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展、大学生创新方法教学研讨会、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师交流会等多项活动。共有196个创新创业项目参加展示,其中创新类120项、创业类76项,年会还精选了90篇学术论文参加大会交流。
教育部自2007年起开始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从2011年起,教育部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大学生创业训练和实践项目,开始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这一计划通过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践改革。同时通过项目实践,锻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高校要牢固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载体,拓宽创新创业教育途径,丰富创新创业教育资源;要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积极推进协同育人合作,各高校要通过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开展更广泛的协同合作,联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要切实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在资金配套、教师精力投入、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等各方面为开展大规模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造条件,努力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让更多的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指导学生从事创新创业训练,让更多的学生从事更多的项目得到创新创业训练的机会。(教务处秦豫皖)
我校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一批遴选中喜获佳绩
日前,教育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一批遴选结果揭晓,我校有5部教材入选,入选数量在全国地方师范类大学中列第六位,在河南省高校中仅次于河南大学,与郑州大学并列第二位。本次遴选共评出国家级规划教材1102部,与“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总量相比,本次遴选数量大幅减少,重点更加突出,体现了优中选优、锤炼精品的指导思想。
在收到教育部《关于开展“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一次推荐遴选工作的通知》之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统筹规划,教务处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各有关学院密切配合、积极申报,顺利完成规划教材的推荐工作。本次遴选彰显了我校的学科优势与特色,展示了我校教师的教学成果和学术水平,也为实现我校“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建设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校入选第一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名单
序号
|
教材名称
|
主编
|
出版社
|
学院
|
1
|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
吴慎山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
2
|
现代教育技术
|
李振亭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
3
|
生物统计学(第四版)
|
李春喜
|
科学出版社
|
生命科学学院
|
4
|
大学计算机基础
|
徐久成
|
科学出版社
|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
5
|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版)
|
王文彦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文学院
|
我校在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
立项评审中成绩突出
近日,教育厅下发了《关于下达2012年度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立项计划的通知(教师〔2012〕111号)》,我校共有34项项目获批立项建设,其中重点研究项目12项,一般研究项目15项,立项研究项目7项,立项总数及重点项目数均位居河南省高校第一位。
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是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号)精神,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我校在接到省教育厅的申报通知后,学校领导非常重视,由教务处组织安排,各学院积极支持、配合申报,最终在教育厅的项目立项中取得可喜成绩。
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建设对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大批应用型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是提高我校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
(教务处杨秀婷祁巧艳)
我校获河南省首批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
近日,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首批河南省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的通知》(教师〔2012〕1112号),我校联合郑州市教育局、新乡市教育局共同组建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实验区”在河南省教育厅首批“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项目申报中获准立项建设。
河南省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旨在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号)文件精神,深化我省教师教育体系改革,推进我省师范生培养模式创新,促进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融合发展,促进大学与中小学、幼儿园建立伙伴关系。我校“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实验区”的建设对于推进我校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务处杨秀婷祁巧艳)
河南省2012年高等院校教师教育课程改革
高级培训班顺利结束
徐存拴副校长对培训班的成功举办和全体学员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热烈祝贺,向一直以来给予我校关心和信任、支持与帮助的河南省教育厅领导致以衷心感谢,希望大家能够及时固化本次培训的成果,不断增强课程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增进课程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教师教育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接下来,河南省教育厅师范处处长朱自锋和我校副校长徐存拴为学员代表颁发了结业证书。河南大学教师段晓明作为学员代表在会上进行了发言。
朱自锋处长从四个方面对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了阐述:一是深化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特别地迫切;二是深化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特别地重要;三是深化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任务特别地艰巨;四是从事教师教育、献身教师教育特别地光荣。他还简要介绍了今年我省教师教育改革已开展实施的工作,并对今后教师教育工作进行了展望,力争形成具有河南特色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乃至教师教育改革的项目体系。
本次培训是由河南省教育厅主办、我校承办、华东师范大学协办,分为省外和省内两个阶段(连续)进行。省外培训在华东师范大学进行,主要安排课程学习和教育考察;省内培训在我校进行,主要依据培训期间选定的主题进行研修。本期培训班自12月10日开始,至12月20日结束,为期11天,是河南省举办的首期高等院校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高级研修班。开班仪式于12月11日上午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河南省教育厅师范处副处长田少辉,我校教务处副处长张顺利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相关领导和专家出席开班仪式。
(教务处祁巧艳)
化学学院在“第三届全国高等院校化学专业师范生
教学素质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2012年11月16—18日,第三届全国高等院校化学专业师范生教学素质大赛在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举行,此次大赛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60所师范院校500多名化学专业师范生参赛。我校化学化工学院在
此次大赛是一次全国性大规模的本科生化学教学素质大赛,引起了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的广泛重视。自2012年4月份接到比赛通知后,学院领导老师对此次大赛给予了高度重视,指定
化学化工学院专业班主任对2012级制药专业进行选课培训
为规范选课操作,明确选课和修课的要求,徐老师向同学们认真讲解了选课的流程。同学们都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并做了笔记。还对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了疑问,徐老师耐心地一一进行了答复。
培训期间徐老师进行了十分清晰的介绍及讲解,并交代了该注意的事项。之后播放教务处录制的三段视频进行加强培训。
本次培训使同学们了解了网上选课的流程,加强了师生间的交流,这让同学们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安排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褚宁伟
我校教师在第十二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获一等奖
第十二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
(物理学院宋艳兵)
“牧野法律大讲堂”之“法律实务讲座”系列活动
——新乡市中级人民法院周东方书记为我院学生授课
为推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建设,凸显办学特色,培养“道德素质高、理论功底深、业务能力强”的法律职业人才,法学院推出了“牧野法律大讲堂”系列活动,并长期坚持了下来。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专家学术论坛、法律实务讲座和社会英才报告。其中法律实务讲座活动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我院从法院、检察院等司法实务部门聘任的兼职教师结合自己的司法实践为学生开展实务讲学,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周书记简单介绍了自身的工作经历及办案情况,对中国特色的司法审判制度谈了深刻体会。从人民法院的职能定位出发,结合自身二十多年的审判实践经验,列举并分析了大量的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明确指出司法审判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是确保社会正义实现的基本途径。虽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道路是坎坷不平的,但是司法公平的正义将成为文明的人类和文明的国家连接在一起的纽带,为所有的民众服务。
周书记以独特的理论视角、丰富的实践经历、生动的案例说法为我院师生奉献了一场引人入胜的实务大餐,这对同学们提高理论学习兴趣以及服务司法实践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启发和指导。
(法学院韦留柱任靖)
我校荣获中国舞蹈艺术最高奖——荷花奖银奖
中国舞蹈“荷花奖”是由中宣部批准设立的中国唯一国家级常设性舞蹈界专业艺术奖项,是体现中国专业舞蹈艺术最高成就的、权威性的专家奖,是中国舞蹈艺术的最高荣誉。自1998年创办以来已举办7届。作为中国舞蹈界权威奖项,荷花奖以其导向性、艺术性和权威性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大赛自开展以来,推出了一大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舞蹈艺术精品,造就了一大批舞蹈艺术新人,推动了中国艺术理论与研究的建设,有力促进了中国舞蹈艺术学科的发展。
本届“荷花奖”共有来自全国24个省(区、市)的代表队角逐包括作品、编导、表演在内的各项大奖,同时还吸引了港澳台地区的舞蹈界人士组团前来观摩交流。大赛共有279件作品报名参赛,其中当代舞226件、现代舞53件,来自北京舞蹈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中央民族大学、海军政治部文工团、空军政治部文工团等高校和团体的多支参赛团队约2000人参加了比赛。
此前,我校曾先后于2009年、2010年摘取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中国戏剧最高奖“中国戏剧奖·校园戏剧奖”,此次摘得“荷花奖”使我校成为国内唯一囊括音乐、戏剧、舞蹈三大最高奖的学校。
(音乐舞蹈学院徐忠奎)
我校在河南省第十届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
全部荣获一等奖
日前,河南省教育厅下发文件:《关于公布第十届高等学校师范教育专业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结果的通知》(教师〔2012〕1209号),表彰第十届高校师范教育专业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先进个人和集体。我校参赛的16名本科生全部荣获一等奖,其中4个学科第一名,三个学科包揽了前两名,我校荣获团体第一名,指导教师全部被授予省级优秀指导教师。我校也是全省唯一一所参赛选手全部获得一等奖的高校。
本届教学技能大赛由河南省教育厅主办、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协办、商丘师范学院承办,共有来自全省22所高校的195名选手参加了15个学科的比赛,我校学生参加了其中12个学科的比赛。比赛分为说课和特长展示两个环节进行,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我校16名选手全部获得一等奖,来自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09级学生程惜、历史文化学院2009级学生秦磊、音乐舞蹈学院2009级学生褚黎莎、美术学院2009级学生岗羚等四名同学分别夺得本学科第一名。我校同时包揽了初中思想品德、初中历史、初中音乐三个学科的前两名。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强化教师教育人才的教学技能和培养质量,教务处以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为切入点,在学院选拔的基础上,组织了全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选拔优秀选手代表我校参加省级教学技能大赛。教务处还模拟省教学技能大赛程序和竞赛方式,组织参赛选手进行强化训练,并邀请中学高级教师和音乐学院专业教师对选手说课和才艺展示进行具体指导,为我校取得优异成绩打下良好基础。
(教务处祁巧艳)
河南省教师教育资源共享课程评审会议在我校召开
1月7—8日,河南省教师教育资源共享课程评审会议在新乡召开。此次会议由河南省教育厅主办、我校承办,会议组织工作由教务处具体负责。省教育厅副厅长刁玉华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教育厅师范处处长朱自锋、副处长田少辉陪同参加会议。我校校长焦留成及教务处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朱自锋处长主持。
会上,刁玉华副厅长发表讲话,强调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严格标准,择优评审;认真培育,发挥效益。他希望全体评委以高度负责、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严格评审标准,遵守评审纪律,规范评审程序,把评审工作做细、做稳、做好。
来自全省有关高校的10名会议评审专家和4名网络评审专家组组长担任本次评审工作的评委。评审委员会根据各网络评审小组初步建议及
审阅材料情况,依据《评审标准》进行打分,从网评小组推荐的课程中遴选出50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并择优选择30门向教育部推荐。
在评审总结会上,我校焦留成校长发表讲话,他首先感谢河南省教育厅领导对我校的信任,并对教务处的前期准备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各兄弟院校多年来对师大的支持帮助表示衷心感谢;希望在省教育厅引领下,各兄弟院校努力下共同促进河南省教师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朱自锋处长最后作总结讲话,对我校本次会议的组织管理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各位评委能够在百忙之中参与评审表示感谢。
本次评审全省共收到申报课程75门,其中,本科60门、专科15门;中学41门、小学13门、幼儿园15门,职业教育6门。另有1门省级精品课,参与申报此次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推荐评审。根据“公平、公正”的原则,此次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评审分网络评审、会议评审两个阶段进行,其中网络评审已于1月6日结束。
(教务处祁巧艳)
中国大学排名出炉,河南师大性价比全国第十
上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发布2013中国大学排行榜,浙江大学蝉联冠军,实现三连冠,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分列第二、三位。我省高校郑州大学列第36位,河南大学列第66位。
其他进入前10位的大学依次是: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该排名指出,支持浙江大学三连冠的主要指标是该校以论文他引次数为主要标志的学术影响力。自2010年起,浙江大学已连续三年名列国内外论文合计他引次数中国大学第1名。
今年的排行榜还首次设立了大学性价比排名,指在分数线相同的前提下,考生报考哪所大学毕业时质量最高。据此,复旦大学成为性价比最高的大学,排名第10,其新生质量排名为第375位,毕业生质量排名则居第212位。
据了解,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成立于1991年,从1993年起开始发表大学排名。目前,中国大学排行榜有上海交大版、人大版、中国校友会版、武大版等多个版本,评价标准不一,排名差别较大。比如在新近出炉的武汉大学发布的100名高校中,郑大排名40位,河大71位,河师大94位。但在当前尚无官方大学排行榜情况下,各类大学排行榜仍是高考考生填报志愿的参考。
(稿件来自大河报)
教务处2008—2012年工作总结
2008年以来,在校领导的亲切关怀、鼓励和精心指导下,在相关学院和职能部门领导以及广大教职工的大力支持下,教务处圆满完成了任期目标任务,先后获得了“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先进集体”(2012)、“河南省四、六级考试工作先进集体”(2009)、“先进集体”(2010)、“三育人先进集体”(2011)、“文明单位标兵”(2010)、“新闻宣传工作先进集体”(2009、2010、2011、2012)、“信息工作先进集体”(2012)等荣誉称号。现将四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政治理论学习情况
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和贯彻执行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学习我国、我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领会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全国教师工作会议等有关文件精神,学习贯彻省委书记卢展工在省内高校调研时的讲话精神,学习十八谈之教育篇“中原崛起教育为基”理论内容。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全校教学工作。深入一线23个教学单位全面了解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认真分析、查摆、总结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整改落实方案,取得良好效果。
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在管理服务工作方面,认真完成了以下十二项工作任务,分述如下。
(一)重视队伍建设,认真抓班子、带队伍、谋和谐、促发展
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抓好班子、带好队伍、构建和谐团队,努力打造了一支精干、高效、务实、富有责任心、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的管理干部队伍,想教学之所想,急教学之所急,办教学之所需,积极、主动、热情地为教学和师生服务,为教学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使教务处的各项工作向着规范、科学、和谐、高效的目标迈进,促进了学校教学工作又快又好发展。
(二)重视制度建设,修订、出台了一系列教学管理文件
2008年以来,先后修订、出台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管理办法》(校教字〔2008〕5号)、《教师教育特色发展建设方案》(校字〔2009〕55号)、《本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09—2015)》(校字〔2009〕56号)、《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校教字〔2009〕2号)《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奖励办法(试行)》(校教字〔2009〕3号)、《教学名师奖评选及管理办法》(校教字〔2009〕5号)、《教学工作突出贡献集体和个人奖励办法(试行)》(校教字〔2009〕7号)、《授予学士学位工作实施细则(修订)》(校教字〔2009〕11号)、《第二专业与双学位实施细则(修订)》(校教字〔2010〕2号)、《质量工程建设奖励办法(试行)》(校教字〔2010〕3号)、《学分制学籍管理实施细则(修订)》(校教字〔2010〕5号)、《质量工程项目奖励办法(试行)》(校教字〔2011〕1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案》(校教字〔2011〕3号)等一系列教学管理文件,进一步规范了教学管理。
(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强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为了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先后组织召开了第三届教学工作会议(2009年6月8日)、本科培养方案修订审议会(2009年10月11日)、教学指导委员会专题会(2010年4月14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验交流会(2010年11月11—12日),积极推行“学程分段、学业分流、强化实践,突出创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理念和“3+1”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师资型、学术型和应用型三类人才,同时辅以“4+2”、“4+3”高学历教师培养模式以及“第二专业”、“第二学位”等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了切实把因材施教、分类培养落到实处,针对不同类型人才培养目标、成长规律和职业需求,全面构建了全新的课程体系,拓宽和丰富了实践教学的途径和渠道,为不同类型人才成长“量身定做”各具特色的课程模块、培养模式和训练方式。同时于2010年12月11日和2012年6月28日分别搭建了由学校和省内外100所省级示范性高中、100所高新技术企业组成的两个“1+100”协作共同体大学生校外实践平台,实现了招生实习就业一体化,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加强本科教学改革和质量工程建设,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构建了国家、省、校三级质量工程建设体系,在教育部设立的9类国家质量工程项目中,我校获得了8类,位居河南高校前两名、全国地方师范院校前三名。
2008年以来,获得国字号教学改革和质量工程项目28项。包括: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全省共14名);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全省共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规划教材5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同时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单位。
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名列全国地方师范大学第三名,河南省第二名。获得河南省教学成果31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11项,二等奖17项。获得河南省信息技术教育优秀成果奖120项。其中,一等奖46项,二等奖42项,三等奖33项。获得河南省教学改革项目65项,其中重点项目17项,位居河南高校前列。
获得省级质量工程项目55项,包括:省级特色专业10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1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4门;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名师3名;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河南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1个,河南省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1个,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人才培养基地1个。
2008年以来,共为学校争取本科教学改革和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与奖励等各类经费4000余万元。
(五)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切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以我校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单位为契机,及时成立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领导小组”,出台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方案”,组织召开了首届大学生科技创新会议(2009年4月29日)和两届大学生创新论坛(2009年12月12日、2011年5月20日),鼓励学生通过主持大学生创新项目、自主组织演讲、答辩等形式,积极开展“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科技创新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008年来共立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201项;立项校级、院系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3300项。完成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研究报告3200余份,编制《大学生创新论坛论文摘要汇编》和《大学生创新论坛论文成果汇编》3册。学生主持完成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研究成果与论文连续四届入选教育部主办的“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我校学生在国际和全国数学建模、“挑战杯”、电子设计、计算机软件、机器人大赛等科技竞赛中获国际和国家级奖126项,省级奖1020项。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在SCI源期刊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29篇,部分学生论文发表于SCI二区以上期刊,获得国家专利20项。3名本科生先后获得“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受到了王兆国、刘延东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2011年12月,在共青团河南省委、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科学技术厅、省科协、省青联、省学联、省少工委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河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评审中,我校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曹俊杰教授、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郭海明教授,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2009级学生毛润泽、蒋毅获2011年度“河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在此次评选中,我校获奖人数在全省高校中位列第一。
(六)强化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竟赛成绩稳步提高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强化师资型人才的教学技能和人才培养质量,以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为抓手,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强化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取得明显成效。
在教育部“东芝杯·中国师范大学理科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中,2010年赵清湫同学获得数学组全国第五名的好成绩;2011年2009级毛润泽同学荣获化学组全国第2名,2009级李佩佳同学获物理组全国第3名,2008级董晓怡同学获数学组全国第7名的好成绩。东芝杯大赛是教育部组织面向全国师范大学理科师范生的最高水平的国家级赛事,大赛分为数学、物理和化学三个组别进行,每所大学每个学科分别派出一名选手参赛,我校的三名选手全部获奖,团体总成绩排名第二,成为参赛的40所师范大学中仅有的三个学科全部获奖的三所学校(华中师大、南京师大)之一。
2008年以来,在全国高等院校化学专业师范生教学素质大赛以及全国高师院校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中,获特等奖4项(设奖比例3.8%),一等奖8项(17%)。在河南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累计69人参赛,63人获得一等奖和学科第一名,学校连年获得团体第一名。
(七)优化专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交叉学科和应用性学科
严格按照《本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09—2015)》以及专业建设“十二五”规划,精心组织新增专业的论证评审和外联工作。2008年以来共获得物联网工程、功能材料、法语、投资学、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化工与制药、戏剧影视文学、环境科学、社会学、会计学、翻译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12个本科专业。至此,我校本科专业数达到了62个。上述新专业的增设,进一步改善和优化了我校的本科专业结构,扩大了新兴交叉学科的人才培养。
(八)牵头完成了几项重大活动
1.组织完成了教育厅委托的系列任务
(1)完成了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系列任务。经过充分调研,起草了《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等7个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文件,完成了配套项目: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项目、河南省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河南省教师教育优秀课程资源建设、河南省教师教育双导师制、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教师培训等项目实施工作。
(2)完成了“河南省2009、2011、2012年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供需见面会”相关工作。
(3)完成了“河南省第七届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研讨会”(2010年11月12—14日)相关工作。
2.组织完成了学校系列重要任务]
(1)圆满完成了河南省“中西部高校”实施计划之“专业结构优化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工程建设方案”、“优质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与共享工程建设方案”、“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建设方案”、“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和“教学质量监督和保障体系建设”五大建设方案。
(2)圆满完成了“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第一专项规划“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制订了《2010—2015年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发展规划》。
(3)目前正在制定河南省、教育部共建实施计划。
(4)圆满完成了英语专业、体育专业本科教学专业评估工作。
(5)圆满完成了生物、化学两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验收工作。
(6)圆满完成了本科专业目录整理和现设专业调整。
(九)成功获得2个教育部教师教育师资培训基地
1.获批教育部区域性技术教育教师培训基地
经过反复论证,精心策划,有效组织,整合全校技术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河南省教师教学技能训练中心”和物理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优势,经过激烈竞争,我校获批教育部区域性技术教育教师培训基地。此次全国共批准基地46个,河南仅有两所高校入围。
根据教育部——乐高“技术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乐高集团将于2012—2013年分两批对基地进行援助建设,每个基地将获得价值20万元的教学设备援助,我校被列为2012年首批援助基地单位。该项目将采用创新教育模式培养中小学通用技术教育、科技探究实验专业领域的骨干教师,并授予其相应的资质证书,同时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一步培养技术教育学科教师,为创新教育在全国的展开奠定基础。
2.获得教育部全国高师网络培训河南省分中心立项建设资格
经积极努力争取,我校获得教育部全国高师网络培训河南省分中心立项建设资格,教育部网培中心拨专款资助建设了河南省分中心网络培训教室和功能齐全的培训系统,并与2011年3月正式开展培训。共有1000多位高校青年教师参加了培训。我校青年教师足不出户,就可以聆听国家教学名师、国家精品课主持人等主讲的精品课程,并实时进行交流。河南分中心的建立,对促进青年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
(十)圆满完成河南省五次师资培训任务
1.成功完成2011年河南省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工作会议
2.圆满完成国培计划(2010、2011、2012)——河南省远程辅导教师项目培训任务。[HTF]2010—2012年暑期,成功承办了三期国培计划(2010、2011、2012)——河南省远程辅导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圆满完成了2000人的培训任务,受到教育厅领导和培训学员的好评。
3.圆满完成了河南省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师及教师教育管理者培训任务。
4.圆满完成了河南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培训任务。
5.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成功举办首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并评出了“十佳教师”。
(十一)圆满完成新疆班的各项教学管理工作
2011年8月,接到省教育厅下达的新疆哈密班培训任务后,对该班的教学工作统筹安排、精心策划,组织人员对兄弟院校所开设课程进行调研,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制定培养计划(2011年8月—2012年12月),并安排相关学院选派业务能力好、责任心强的教师、精心设置课程培训内容,着重加强学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训,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同时对教学过程进行质量监控,组织专人负责考试工作,尽最大努力为学员提供最好的师资、最优的课程和最人性化的管理,确保了培训质量。
(十二)强化日常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强化教风、学风、考风三风建设
为加强“三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在加强教学督导的基础上,每学期组织不定期的随机教学检查,组织考风建设专题动员会、实施电子考场监控、院系同行专家听课等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2.圆满完成了大量日常教学管理工作
(1)圆满完成了研究生推免工作
2008年以来组织完成1297名硕士研究生的推免工作。其中学术型硕士研究生555人、专业学位研究生222人、农村教育硕士研究生520人。
(2)做好各年级学生学籍管理、新生和在校生电子注册工作
组织完成了35961名普通本专科生、524名预科生和507名转正预科生的电子注册工作。处理了1940人次的学籍异动(含学籍信息更正、转学、转专业等)工作。
(3)做好毕业生资格审查及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发放工作
组织完成了27380名毕业生(含联合办学学生)的毕业资格审查及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发放工作。
(4)完成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等考试工作
圆满完成了大学英语等级考试、运动训练单独招生文化考试、大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和期末考试及补考等考试的考务组织工作。2008年以来,共组织了82510人次参加四、六级考试;1613人参加运动训练单独招生文化考试;全校131.4756万人次期末考试及补考工作。
(5)完成了第二学位和第二专业组织工作
为落实完全学分制培养方案,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培养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开设了第二学位和第二专业,共有1298人参加了第二专业学习。
(6)不断创新、完善教材管理工作
完成本、专科及预科生教学计划内用书的征订、采购与发放。累计录入新教材信息1728种,供应本、专科和预科生教材140余万册。完成了2008—2012级29240名新生教材费的教务管理系统录入工作及2004—2008级毕业生教材费的结算工作。完成全校教师教学用书、学生实验报告纸、教师教学用稿纸以及教学用板擦、粉笔等教学用品的供应工作。
(7)完成了4所联办学校学生相关的教学管理工作。
总之,四年工作成绩的取得,是各级领导和全体教职工关心、支持、帮助和单位同事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借此机会,向各位关心、帮助和支持教务处工作的各位领导、各位教职工表示衷心地感谢!今后,教务处将继续在校党委、校行政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和第三届教学工作会议为契机,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本科教学改革和质量工程建设”为龙头,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强化资源意识、机遇意识、危机意识、服务意识,集思广益,科学规划,科学管理,秉承“团结、拼搏、创新、奉献”的工作理念,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规范化建设,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突出教师教育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稳步提升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早日实现我校发展战略目标而努力。
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