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管平台

《C程序设计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0-07-27浏览次数:118

实践总学时数: 36 面向专业和年级:全校各本科专业二年级

•  教学目标

计算机科学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基本技能, 而且对培养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实验教学的知识目标:学会进行复杂的程序设计;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转换成计算机上可以执行的程序;学会分析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近而找出错误、修改错误。能力目标:学会分析问题,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解决复杂性较高的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实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实验内容是《 C 程序设计》的实践环节,它是与课堂听讲、自学和练习相辅相成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上机实验,培养程序设计所需要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C 程序设计》实验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  掌握使用 VC ++ 上机调试程序方法。

•  通过实验,对《 C 程序设计》课程中涉及的概念、例题和作业题有更深入的理解。

•  独立完成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协作完成设计性实验。

•  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四、实验内容

实验一 判断某一年是否为闰年( 4 学时)

[实验类型]

验证性实验

[目的要求]

•  掌握使用 VC ++ 上机调试程序的基本方法;

•  认真编写本实验的程序;

•  调试、运行程序, 并结合程序进行分析;

[内容提要]

•  输入年份;

•  判断该年份是否为闰年;

[主要仪器设备]

微型计算机

实验二 汉诺塔问题的实现( 6 学时)

[ 实验类型 ]

验证性实验

[目的要求]

•  掌握递归的思想;

•  编写实现算法的程序;

•  调试、运行程 序, 并结合程序进行分析;

[内容提要]

•  输入盘子数量;

•  输出盘子移动的解决方案;

3. 定义一个递归函数来实现求解过程;

[主要仪器设备]

微型计算机

实验三 输出 9*9 口诀( 6 学时)

[ 实验类型 ]

设计性实验

[目的要求]

•  掌握格式化输出和双重循环的实现;

•  认真阅读和掌握本章的算法;

•  编写实现算法的程序;

•  调试、运行程 序, 并结合程序进行分析;

[内容提要]

利用 双重循环输出 9*9 口诀 ;

[主要仪器设备]

微型计算机

实验四 将一个数组逆序输出。( 6 学时)

实验类型 ]

设计性实验

[目的要求]

•  掌握数组的使用;

•  编写实现算法的程序;

•  调试、运行程 序, 并结合程序进行分析;

•  [内容提要]

可以考虑把数组的第一个元素与最后一个元素交换,依此类推。

[主要仪器设备]

微型计算机

实验五 链表的实现( 6 学时)

[ 实验类型 ]

综合性实验

[目的要求]

•  通过实验掌握对链表的操作;

•  编写程序;

•  调试、运行程 序, 并结合程序进行分析;

[内容提要]

•  创建链表;

•  扫描链表;

•  在链表中插入结点和删除结点;

[主要仪器设备]

微型计算机

实验六 用文件存储职工信息( 8 学时)

[ 实验类型 ]

综合性实验

[目的要求]

1 .通过该实验,对文件操作和数据的组织形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编写实现算法的程序;

3 .调试、运行程 序, 并结合程序进行分析;

[内容提要]

1. 问题描述: 每个职工信息的至少包括 5项,把职工信息存放在自己创建的文件中,要求具有追加职工信息和对现有职工信息的浏览功能。

•  基本要求

文件中的职工信息的个数不得少于 10个 。

[主要仪器设备]

微型计算机

四、考核方式

与理论课结合,通过平时实验,根据各实验完成情况给出成绩,实验成绩占《 C程序设计》课程成绩的20%。

五、主要参考资料

1.C语言程序设计题解与上机指导 谭浩强 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 C语言程序设计题解与实验指导 徐士良 编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六、实践教学建议

上机实验是学习计算机课程主一个重要环节,不能忽视。

制 订:计算机公修教研室

执笔人:李双群     

审定人:邹健

返回原图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