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管平台

《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0-07-27浏览次数:1416

总学时数: 54/36 学分: 3 适用专业: 全校各本科专业

一、课程教学目标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

VB程序设计基础。

VB常用控件的使用。

用户界面的设计。

文件管理。

数据库的访问方法及程序设计。

VB程序调试、发布应用程序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逻辑编程能力。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能力。

VB环境下的程序调试能力。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课程性质

Visual Basic 6.0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的Visual Studio 6.0可视化应用程序开发工具组件中的一个成员,是目前非常流行的可视化编程工具。Visual Basic 既继承了BASIC语言具有的语法简单、易学、易用、数据处理能力强的特点,又引入了面向对象的编程机制和可视化程序设计方法,大大降低了开发Windows 应用程序的难度,有效地提高了应用程序开发的效率。《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是我校校内各专业公修课 。

教学目的

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常用算法和编码方法,能够利用 VB语言编写相应的程序,具有一定的程序调试能力,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其它程序语言和提高程序设计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教学内容符合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和水平考试Visual Basic考试大纲。

课程任务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能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路,又能使学生掌握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为开发 Windows应用程序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了解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以及描述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表示方法;

了解 VB程序设计的开发环境;

掌握常用数据类型、运算对象、运算符与表达式;

掌握常用函数及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本概念;

掌握编制 VB应用程序应遵循的规范和程序设计的方法;

熟练掌握结构化程序控制的三种基本结构,并能熟练编写程序;

熟练掌握子程序、函数过程设计与参数传递的方法;

掌握控件的选用与操作;

了解数据库与文件的基本操作;

具有用 VB语言解决基本应用问题的能力,并对现有VB应用程序能进行编辑、编译、调试和运行。

四、课程教学内容

第 1单元 Visual Basic 概述(4学时)

1、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有关可视化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 VB的IDE环境。初步了解可视化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VB的集成化开发环境。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什么是可视化程序设计。

什么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Visual Basic6.0集成开发环境。

创建 Visual Basic应用程序的步骤。

Visual Basic的工程管理。

使用帮助信息。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熟悉 Visual Basic6.0集成开发环境。

难点:了解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4、小结

该章节是以后课程的基础,熟悉了编程环境,才能更好的进行下面的课程。

第 2单元 Visual Basic编程基础(一)(8学时)

1、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有关 VB编程的基本知识。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数据类型

变量与常量

运算符、常用函数与表达式

基本语句

编写代码基础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运算符、常用函数与表达式

难点:表达式

4、小结

该章节是编程的语法基础,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的表达式的使用,才能综合运用,编写程序。

第 3单元 窗体和控件(10学时)

1、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和掌握有关基本控件的使用。

本章的重点是 VB基本控件的常用属性、方法及事件。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窗体对象

控件概述

命令按钮控件( CommandButton)

标签控件( Label)

文本框控件( TextBox)

单选按钮( optionButton)与复选框(CheckBox)控件

框架控件( Frame)

定时器控件( Timer)

列表框控件( LisBox)

组合框控件( ConboBox)

滚动条控件( ScrollBar)

图形控件

OLE控件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各个控件的属性、事件、方法

难点:了解各事件的触发条件,合理地在事件中编写代码。

4、小结

该章节是可视化编程的基础,通过该章节要让学生初步了解面向对象编程。

第 4单元 Visual Basic编程基础(二)(10学时)

1、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数据的定义和诸如排序、查找、求最大值等的基本算法。

掌握通用过程和事件过程的区别, Sub过程和Function过程的定义与调用。

掌握 VB工程文件的结构。

掌握过程与变量的作用域及静态变量的使用。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数组

过程

VB工程文件的结构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综合运用第二章的知识。

难点:过程与变量的作用域及静态变量。

4、小结

该章节是第二章的综合运用,通过该章节的学习,学生可以编制简单的程序。

第 5单元 用户界面设计(6学时)

1、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和掌握有关 VB界面的基本设计方法。

本章的重点是菜单、工具栏、状态栏、对话框的设计方法,难点是多文档界面的设计。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界面设计概述

菜单设计

工具栏设计

状态栏设计

对话框设计

多文档界面设计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使用控件设计用户界面。

难点:各控件的协调。

4、小结

该章节是界面设计的基础,通过该章节的学习,结合前几章的内容,学生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交互程序。

第 6单元 文件系统(6学时)

1、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和掌握有关 VB文件系统控件的常用属性、方法和事件。

掌握顺序文件和随机文件的访问。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文件系统控件

采用传统的 I/O方式对文件进行访问

文件系统的语句及函数

文件系统对象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文件操作

难点:文件的读写访问以及错误控制

4、小结

该章节是关于文件操作的,通过该章节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文件进行各种常见的操作。

第 7单元 数据库访问技术(8学时)

1、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有关 VB的数据库访问技术及应用。

本章的重点是 VB访问数据库的方法;难点是ADO对象模型和SQL语言的应用。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数据库基础

Data控件

数据绑定控件

ADO对象模型

SQL语言

3、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ADO对象模型和SQL语言

难点: ADO对象模型和SQL语言

4、小结

该章节是涉及数据库的,因此要让学生首先了解数据库,然后学习各项操作,最后可以达到综合运用。

第 8单元 程序调试与公布发行(2学时)

1、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和掌握有关 VB程序调试、发布应用程序的方法。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错误类型和程序模式

程序调试

捕获错误及处理

程序发布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程序调试和程序发布

难点:捕获错误及处理

4、小结

该章节主要是在程序设计好之后的调试,在整个程序设计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调试完毕后再进行程序发布。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先修《计算机文化基础》

六、教学时数分配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

章次

各章标题名称

讲授

学时

实验(实践)

学时

辅导

学时

备 注

第一章

Visual Basic概述

4

2

第二章

Visual Basic编程基础(一)

8

6

第三章

窗体和控件

10

6

第四章

Visual Basic编程基础(二)

10

6

第五章

用户界面设计

6

4

第六章

文件系统

6

4

第七章

数据库访问技术

8

6

第八章

程序调试与公布发行

2

2

七、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实验教学一览表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学时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

是否为

开放实验

备 注

1

Visual Basic6.0的安装与使用

2

验证

2

Visual Basic6.0的基本编程

4

验证

3

程序设计流程控制

4

综合

4

可间隙计时器

2

验证

5

图片搜索器

2

验证

6

文档编辑器

4

综合

7

CD播放器

4

验证

8

带滑块的图像控件

2

验证

9

数据处理与报表打印

6

设计

10

学生管理系统

6

设计

八、教材及参考书

《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 曹青等 机械工业出版社

《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简明教程6.0》第二版,龚沛曾 陆慰民 杨志强 高等教育出版社

《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6.0》龚沛曾 陆慰民 杨志强 高等教育出版社
《Visual Basic实验指导与测试》第二版,龚沛曾 陆慰民 杨志强 高等教育出版社

九、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

本课程的特点是:概念多、实践性强、涉及面广,因此建议采用在计算机教室(或计算机多媒体教室)进行讲授的教学形式,讲授与实验应统一考虑。
为加强和落实动手能力的培养,应保证上机机时不少于本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学时。
对关键性概念、整体实现思想方面的问题可辅以课堂讨论的形式。
如条件许可,应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授课、答疑和讨论。
课程以文字教材为主(包括主教材和实验教材两部分),文字教材担负起形成整个课程体系系统性和完整性的任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媒体形式。因此教材要概念清晰、条理分明、深入浅出、便于自学。在内容上要紧密围绕培养目标,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反映当代最新技术及应用。
录像教材作为文字教材的强化媒体,配合文字教材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以及问题的分析方法与思路。两者互相补充,彼此配合。

十、推荐的教学网站和相关专业文献网站

http://www.microsoft.com/china/msdn/

http://www.xuevb.net/

http://www.vbgood.com/

十一、其他

该课程实践性很强并且见效快,因此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后完成几个难度较大且较实用的大作业,有助于学习的巩固和能力的培养。

制 订:计算机公修教研室

执笔人:李永波 

审定人:邹建
返回原图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