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形式:校内、校外相结合
实习时间: 11周
实习学分: 6学分
一、实习教学目标
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具有师范特性的综合实践课程,是师范教育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的体现,它在确保师范生的培养规格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是培养适应 21世纪需要的合格教师的重要环节。
( 1)通过教育实习,使学生受到深刻的专业思想教育,树立献身教育事业的思想,增强对中等教育事业的适应性。
( 2)使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运用于教育和教学实践,培养从事中等教育工作的独立工作能力。
( 3)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和研究教育科学,探索教育规律,受到独立从事教育研究的初步训练。
( 4)全面检验我校办学思想和培养规格,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育和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为我省培养出更多合格的中等教育师资。
二、实习方式与场所
实习方式包括教育见习、微格教学和教育实习。在学校统一组织下,教育见习和微格教学由各学院具体负责安排,教育实习由学校统一安排。
(一)教育见习组织工作由各学院负责,每学年见习时间不少于 1周,见习场所为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二)微格教学安排在第三、四学年,实习场所为校内微格教室。各学院按 10—15名学生配备一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的教案编写、多媒体课件制作和试讲、学生评课环节进行全程指导。
(三)教育实习模式分“初步实习”和“反思实习”两个阶段,初步实习采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以校外为主的形式进行,分为“校内( 2周)-校外(5周)-校内(1周)”三个过程;反思实习阶段时间为3周,就近安排在市内或校内进行。
校内实习方式:各学院按 10-15名实习生划分实习小组。每组指定一名实习生任组长,并配备一名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担任实习指导工作,在学校统一规定的时间内集中进行教育实习,期间,必须安排基础教育新课程培训和多媒体课件制作内容,完成校内阶段的实习计划。
校外实习方式:由校实习办负责分派实习生前往各实习基地(详见教育实习基地一览表)实习。并在各学院选派基础上统一指定校外指导教师开展校外实习工作,主要实习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
三、实习的基本内容与时间安排
实习包括教育见习、微格教学和教育实习。
(一)教育见习安排在第一至第三学年进行,每学年见习时间不少于 1周,见习期间不统一调课。
第一、二学年的教育见习主要是到中等学校参观、访问、听课,体验和感受中学教师的现实生活和中等学校的教育教学现状,初步了解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现状和趋势。
第三学年的教育见习与教育学、心理学、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科研方法等课程的教学相结合,到中等学校观摩教学,并进行课堂评议。
(二)微格教学安排在第三、四学年,要求每个学生至少要经过两次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每次讲课 8—15分钟,分别训练2—3项教学技能。所有学 生的两次微格教学训练均需现场录像,并回放录像,由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观摩讨论评价。同时,每个学生需录制 5—10分钟微格教学技能训练录像,学校负责统一刻录光盘。
微格教学基本内容的具体安排如下:
事先的学习和研究→确定培训技能、编写教案→提供示范→微格教学实践 微型课堂、角色扮演、准确记录→反馈评价重放录像、自我分析、讨论评价→修改教案→进行再循环→教学实习。
① 事先的学习和研究
学习的内容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分类、教材分析、教学技能分类、课堂教学观察方法、教学评价和学习者的特点等。
② 确定培训技能和编写教案
培训技能有导入技能、语言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强化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结束技能、课堂组织技能等。根据培训计划确定培训技能后,被培训者就要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根据所设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并编写出比较详细的教案。
③ 提供示范
在正式培训之前,利用录像或实际角色扮演等方法对所要训练的技能进行示范,并加以讲解与说明。
④ 微格教学实践
由扮演教师角色、学生角色、教学评价人员和摄录像设备的操作人员组成微型课堂。在微型课堂上,教师角色在 10—15分钟的时间里,上一节课的一部分,练习一两种技能。在课前,对被培训者做一个简短说明,以便使其明确训练的技能、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思想。
⑤ 反馈评价
重放录像,使被培训者及时、准确地获得反馈信息,教师角色、学生角色、评价人员和指导教师一起观看,以进一步观察被培训者达到培训目标的程度。
看过录像后,教师角色要进行认真的自我分析,及时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学生角色,评价人员和指导教师要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来评价实践过程,讨论所存在的问题,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⑥ 修改教案
被培训者根据自我分析和讨论评价中所发现的问题,修改教案,准备进行微格教学的再循环,或进入教学实习阶段。
(三)教育实习分“初步实习”和“反思实习”两个阶段,两阶段的内容与时间安排如下:
1、初步实习阶段:安排在第七学期进行(校内2周—校外5周—校内1周)
①第一实习阶段 (校内2周):每个实习生备教案和课堂教学各不少于2节,听课不少于20学时,且须记好听课笔记,并作好课后评议。理科学生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安排一次“指导实验”实习计划。
②第二实习阶段 (校外5周):每位实习生备教案和课堂教学各不少于4节,听课不少于20学时,且须记好听课笔记,并作好课后评议。同时开展班主任工作实习和撰写中等教育调查报告。
班主任工作实习内容:实习生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班主任工作实习,通过走访中学优秀班主任,了解班主任工作概貌,熟悉班主任工作要点和工作方法,培养从事班主任工作的能力。要求:每位实习生要走访一次优秀班主任;制定一份班主任工作计划;设计一项班级课外活动的实施方案。
撰写中等教育调查报告的内容及要求:要结合本专业或师范教育特色,联系基础教育实际,运用教育理论及有关规律,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写出中等教育教学调查报告。要求字数不少于 1000字,并不得互相抄袭。
③第三实习阶段(校内 1周):对实习生实习效果的检验,要求每个实习生备教案和课堂教学各不少于1节,听课不少于10学时,且须记好听课笔记,并作好课后评议。
在初步实习阶段,除以上要求内容外,还必须开展以下教学实习内容:
( 1)开展“说课”活动
每 10-15名实习生分为一个实习小组开展说课活动,要求每生说两节课,撰写两份说课教案。说课内容主要为说教学设计、说教学策略、说教学创意、说教法学法、说预期效果、说教材教参等。
( 2)开展“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及设计、制作初步的网页”活动
要求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包括课件制作、网页制作、教学素材开发研制、网上资料检索、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系统设计等),并在学习过程中和教育实习期间至少制作 10个学时的多媒体课件。
2、反思实习阶段:安排在第八学期进行(校内或校外3周)
反思实习阶段的基本内容:实习生观看教学录像和示范课,进行个人反思,填写《师范生教师专业潜质发展反思记录》,撰写关于教学教法、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经验交流论文,设计、编写不少于 5节课的研究性(探究性)教学或案例教学的教案,并进行个人总结。
( 1) 每 10-15名实习生分为一个实习小组, 由指导教师和实习生共同合作,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编写案例教学、研究性教学的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设计教学,组织教学,运用已有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去设计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思路。
( 2)填写师范生专业潜质发展反思记录表
( 3)撰写论文
以小组为单位撰写 1篇关于教学教法、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经验交流论文,字数不少于2000字。
( 4)观摩名师名课进行自我反思
有组织的安排师范生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通过观摩分析,实习生学习优秀教师驾驭专业知识、进行教学管理、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的机智和能力,并进行自我剖析和反思。
( 5) 邀请中学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历做以“实践+反思”为主题的系列讲座
四、实习考核内容与考核方法
根据实习生在初步实习、反思实习各阶段的实习表现,由学院实习领导小组和实习指导教师对实习生进行综合评定,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计分,评定标准与方法详见“Betway官方客服教育实习成绩评定积分表”。
五 、实习报告(作业)要求
教育实习过程中实习生须完成且实习结束后要上交的作业包括实习生的听课记录、教案 5份、说课教案1份、实习总结表、中学教育调查报告、师范生教师专业潜质发展反思记录等。
六、其他
实习生校外实习期间要严格遵守实习基地所规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及纪律,遇到问题及时请示、汇报,不得擅自决定和处理。实习生在未经有关人员同意时不得私自更换实习地点。
制 定:教务处
执笔人:祁巧燕
审定人:池月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