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学时数: 30 学分: 1 适用专业:师范类各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教师口语是研究教师口语运用规律的一门应用学科,是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师范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口语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师范类各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必修课 。这门课程的开设,对提高未来教师的口语表达水平,乃至提高全民族的口语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师口语作为一门公共课,主要是为了培养师范生正确把握教师口语的特点,运用教学口语的技能、教育口语规律以及教师在不同语境中的语言运用,使学生成为学习规范的、文明的、优美的语言的典范。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师口语是根据发展基础教育的需要、强化教师职业技能的需要开设的,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教师口语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主要是:
1 、教育师范生热爱祖国语言,认真学习,积极贯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增强语言规范意识。
• 能够用标准和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一般口语交际和开展教育、教学等工作;做到熟练地发准普通话声母、韵母 声调、音节,掌握语流音变的规律,具备一定的方言辩正能力。
• 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和发声技能,做到语音响亮、圆润、持久不衰。
• 掌握一般口语交际技能。做到听话准确,理解快,记得清,有一定的辨析能力;说话清晰、流畅,得体,有一定应变能力,语态自然大方。
• 初步掌握教育、教学口语的基本技能。能够根据不同的教育、教学和其他工作情景的需要,调控声音的高低强弱,掌握语气、语调、顿连、重音、 节奏等口语修辞技巧,口语表达做到科学、严谨、简明、生动、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
上编 普通话训练
• 语音常识与发声技能( 2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发音器官和发音原理,掌握科学的发音方法与语音的训练步骤,使语音响亮、清晰、持久不衰,为提高教师口语表达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基本概念:
共鸣腔 吐字归音 语音四要素 音节 音素 元音 辅音
重点难点:
• 了解用气发声的原理以及训练要领。
• 掌握吐字归音的发音方法 。
• 掌握语音的基本概念与训练目标,达到语音运用准确、规范、自然流畅。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语音是怎样发出来的
一、发音器官
二、发音原理
第二节 发声技能训练
• 用气发声技能训练
• 共鸣控制训练
• 吐字归音训练
第三节 语音的基本概念与训练步骤
一、语音的基本概念
二、语音训练的一般步骤
• 普通话语音训练 ( 6学时)
教学目标:
• 认识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明确普通话是合格的教师必须掌握的职业语言。
• 正确掌握《汉字拼音方案》和普通话语音系统,能熟练地发准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音节,能直呼音节,正确拼写,并掌握语流音变。
• 熟练掌握 3755个第一级汉字的标准读音;词汇、语法较少差错。
• 有一定的用普通话辨正方言的技能。
基本概念:
声调 调值 调类 声母 韵母 语流音变
重点难点:
• 熟练读准四声,克服口语中声调不准的毛病。
• 掌握普通话的 21 个声母,克服声母中的方音。
• 读准汉字的韵母,并在口语中改正韵母中的方音。
• 掌握普通话中的变调,轻声、儿化、“啊”的音变等语流音变,并在口语实践中正确运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普通话的声调训练
一、声调、调值、调类的基本概念。
二、声调辩正
三、声调发音检测
第二节 普通话声母训练
一、普通话声母基本训练
二、声母辩正
三、声母发音检测
第 三节 普通话韵母训练
一、韵母基本训练
二、韵母辨正
三、韵母检测
第四节 普通话语流音变训练
一、声调音变训练
二、轻声的发音训练
三、儿化的发音训练
四、“啊”的音变训练
五、语流音变检测
第三章 普通话词语和语法的规范运用( 2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规范运用普通话词语和语法的常识,掌握分析对比方言词语、语法与普通话差异的方法,学会在普通话口语实践中使用规范词语,选用正确恰当的句式准确表情达意。
基本概念:
普通话语法 方言语法
重点难点 :
对比分析方言词汇语法和普通话词汇语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词语的规范运用
一、词语规范运用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方言词语与普通话词语的主要差异
第二节 语法的规范运用
一、语法规范运用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方言语法与普通话语法的主要差异
中编 一般口语交际训练
第一章 朗读技能训练( 2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朗读训练与教师口语的关系;了解什么是正确的朗读方式;通过朗读“四要素”能力的培养,学会运用朗读的多种技巧,以提高有声语言的表现力。
基本概念:
朗读 朗读四要素
重点难点:
1 、理解朗读四要素
2 、朗读技巧的运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朗读训练和教师口语的关系
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二、提高教师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三、教师口语训练的捷径
第二节 朗读训练的要求
一、什么是朗读
二、初学朗读五忌
三、朗读使用的语言
四、朗读者的身份
五、朗读要忠于原作品
第三节 朗读技能技巧训练
一、明确第一要素 —— 掌握朗读内容
二、明确第二要素 —— 确定朗读目的
三、明确第三要素 —— 分清朗读对象
四、明确第四要素 —— 掌握表达方法
第二章 听话技能训练( 2 学时)
教学目标:
明确听话训练的重要性;掌握听话要领,养成良好的听话习惯。做到:听得准,理解快,记得清。有较强的听话辨析能力。
基本概念:
反应 非语言性反应 反射
重点难点:
• 掌握听话的方法和技巧
• 运用说话技巧快速应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练好听话的方法和技巧
一、抓要点的技巧
二、诱导的技巧
三、推断的技巧
四、评价的技巧
第二节 听话能力的综合训练
一、听记训练
二、听辨训练
三、听测训练
四、听话组合力训练
第三节 听话能力的专题训练
一、对对方话语的反应
二、口语交际的“反射”技能训练
第三章 说话技能训练( 2 学时)
教学目标:
明确说话技能的重要性,掌握多种口语表达形式的特点要求和技能,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做到表意准确,语旨鲜明,态势得体,善于应变。
基本概念:
复述 描述 解说 评述 演讲 即兴演讲 交谈 论辩
重点难点 :
• 理解掌握复述、解说、演讲、交谈以及论辩的内涵和技巧。
• 学会运用多种口语表达形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说话训练的基本步骤
一、凭借文字材料的口语表达技巧
二、不凭借文字材料的口语表达技巧
第二节 凭借文字材料的口语表达技巧
一、复述训练
二、描述训练
三、解说训练
四、评述训练
五、命题演讲训练
第三节 不凭借文字材料的口语表达技巧
一、交谈训练
二、即兴演讲训练
三、论辩训练
第四章 口语交际的相关技能训练( 2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态势语在一般口语交际和教师职业口语中的作用,掌握态势语运用的要领;初步掌握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和交际中心理沟通的方法。通过思维方式和思维品质的训练,提高口语交际的质量。
基本概念:
态势语 调控 发散思维 集中思维 语境
重点难点:
• 掌握态势语训练的要领。
• 掌握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和心理沟通的方法
• 准确把握语境的内涵和作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态势语训练
一、态势语及其作用
二、口语交际中的态势语训练
三、态势语综合训练
第二节 口语交际中的心理素质训练
一、口语交际中的心理障碍
二、克服口语交际中心理障碍的方法
三、口语交际中心理沟通的方法
第三节 口语交际中的思维训练
一、思维方式训练
二、思维品质训练
第四节 适应语境的口语交际训练
一、语境的内涵
二、语境的作用
三、适应语境的表达训练
四、礼貌语言的训练
下编 教师职业口语训练
• 教师职业口语的要求和基本技能训练( 2 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教师职业口语的规范性,能运用语音的多种表达技能技巧和口语修辞手段,较好的完成教育、教学等任务。
基本概念:
比喻 对比 委婉 暗示 教学语言修辞
重点难点:
• 掌握教师职业口语的要求。
• 学会运用多种修辞方式进行教学活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教师职业口语的要求
一、规范性
二、教育性
三、科学性
四、生动性
五、可接受性
第二节 语音在教师口语中的具体运用
一、音量调节训练
二、清晰表达训练
三、流畅表达训练
四、语气的运用
五、语调的运用
六、重音的运用
七、顿连的运用
八、节奏的运用
第三节 常用修辞方式训练
一、比喻的运用
二、对比的运用
三、委婉的运用
四、暗示的运用
第二章 教学口语训练( 4 学时)
教学目标:
把握教学口语的特点和要求。认真进行教学口语表达方式的综合训练,把握主要教学环节的口语技能,注意领会教学口语在文科教学、理科教学和技能教学中的特点,初步掌握运用教学口语进行教学的基本技能。
基本概念:
导入语 讲授语 过渡语 提问语 小结语
重点难点:
• 掌握教学口语的主要表达方式,并运用于课堂讲述之中。
• 理解并掌握主要教学环节的口语技能训练的方法。
教学内容 :
第一节 教学口语的特点和要求
一、饱含知识信息的话语
二、带有启发性、教育性的话语
三、以教材为蓝本的经过加工的话语
四、以讲析为主的话语
五、带有即兴成分的话语
第二节 教学口语表达方式训练
一、叙述语的运用
二、描述语的运用
三、解说语的运用
四、评述语的运用
第三节 主要教学环节的口语技能训练
一、导入语训练
二、讲授语训练
三、过渡语训练
四、提问语训练
五、小结语训练
第四节 教学口语在不同学科中的运用
一、文科教学用语特点
二、理科教学用语特点
三、技能类学科教学用语特点
第五节 教学口语运用中的因材施教
一、对不同接受水平的学生
二、对不同学习态度的学生
三、对不同个性的学生
• 教育口语训练( 2 学时)
教学目标:
认识教育口语的性质、特点、要求及运用原则,通过训练初步掌握运用教育口语的基本技能技巧。
基本概念:
沟通语 启迪语 激励语 批评语 暗示语
重点难点:
• 掌握教育口语的基本技能。
• 学会对不同对象的教育口语谈话技巧和谈话方式。
• 掌握对学生群体讲话的策略与技巧。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教育口语的特点
一、针对性
二、说理性
三、诱导性
四、情感性
第二节 常用教育口语基本技能训练
一、沟通语
二、启迪语
三、激励语
四、批评语
五、暗示语
第三节 适应不同对象的教育口语训练
一、面对不同个性学生的教育口语训练
二、面对不同水平学生的教育口语训练
第四节 对学生群体讲话的技能训练
一、日常活动中的群体讲话训练
二、处理偶发事件的群体讲话训练
• 教师其他工作口语训练( 2 学时)
教学目标:
认识教师其他工作口语运用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了解并掌握教师在教育、教学以外的工作语境中口语运用的基本技能。
基本概念:
教师其他工作口语 集会性讲话 研讨性讲话
重点难点:
1 、把握教师其他工作口语运用的基本原则。
2 、掌握教师在不同工作场合中的谈话技能。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教师其他工作口语运用的基本原则
一、转换交际角色
二、维护教师形象
三、营造和谐氛围
第二节 教师对不同工作对象的口语运用训练
一、与家长的谈话
二、与上级的谈话
三、与同事的谈话
四、与其他工作对象的谈话
第三节 教师在不同工作场合的口语运用训练
一、集会性讲话
二、研讨性讲话
第五章 教师口语艺术( 2 学时)
教学目标:
理解教师口语艺术的主要特征,初步掌握教师口语艺术技巧;初步具备赏析优秀教师口语艺术风格的能力。
基本概念:
教师口语艺术 声、情、义
重点难点 :
理解掌握教师口语艺术的特征
教学内容 :
第一节 教师口语艺术的主要特征
一、关于教师口语艺术的概念
二、教师口语艺术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教师口语的艺术技巧
一、让话语负载丰富的感情
二、让微笑温暖学生心灵
三、让幽默发挥教育功能
四、让应变显露教育机智
第三节 教师口语艺术风格赏析
一、教师口语艺术风格的比较和借鉴
二、对教师口语艺术风格的赏析
四、教学时数分配
《教师口语》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
总学时: 30 学时 学分: 1
章次 | 各章的标题名称 | 讲授时数 | 实践学时 | 辅导学时 | 备注 |
第一章 | 语音常识与发声技巧 | 2 | |||
第二章 | 普通话语音训练 | 6 | |||
第三章 | 普通话词语和语法的规范运用 | 2 | |||
第四章 | 朗读技能训练 | 2 | |||
第五章 | 听话技能训练 | 2 | |||
第六章 | 说话技能训练 | 2 | |||
第七章 | 口语交际的相关技能训练 | 2 | |||
第八章 | 教师职业口语的要求和基本技能训练 | 2 | |||
第九章 | 教学口语训练 | 4 | |||
第十章 | 教育口语训练 | 2 | |||
第十一章 | 教师其他工作口语训练 | 2 | |||
第十二章 | 教师口语艺术 | 2 |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师口语》
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组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1994 年
《教师口语训练手册》
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组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1994 年
《普通话训练与测试》
贾正国 主编
河南大学出版社
六、主要教学方法及媒体要求
讲解、讨论、实践 听录音 看录像
七、推荐的教学网站和相关专业文献网站
制 定: 文学院大学语文 教研室
执笔人: 程春艳
审定人: 佟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