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院内新闻

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师生赴红旗渠开展 “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

发布日期:2024-11-11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进一步构建“大思政课”实践育人格局,11月3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师生赴红旗渠开展“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本次实践教学由学院副院长姚广利教师代表米庭乐、隋延亭2024级辅导员韩怡萍带队,本学期在授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与法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课程的化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美术学、食品、思想政治教育、中共党史等专业本科生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代表共计100余人参加

上午9时,师生一行踏上“红飘带”,走进巍巍太行,在身临其境地感受红旗渠伟大工程的同时,认真现场教学老师讲述红旗渠建设过程中的感人故事大家沿着依山而建的渠道一路走过创业洞、老炮眼、老虎崖,来到红旗渠的咽喉工程——青年洞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前辈修渠的艰辛,感悟“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青年洞边,面对悬挂在石壁上的鲜红的党旗,师生们神情凝重,心中充满对先辈们的无限敬仰。“这一路,我深刻感受到了修建红旗渠的不易与艰辛。一代代林州人民攻坚克难,攻克了巨石、陡坡等困难,修建了伟大的红旗渠,造福了林县人民,创造了世界第八大奇迹。”2024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冀楚城这样说。

从青年洞下来,经过短暂的休整后,师生一行红旗渠纪念馆继续开展现场教学。纪念馆里,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幅幅生动的图片、一段段感人的视频,共同诉说着林州儿女“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奋斗历程。师生们驻足观看,仔细聆听现场解说,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林州人民自力更生、齐心修渠的历史场景。随后,师生一行来到分水闸,看着渠道里缓缓流淌的漳河水,思绪万千

2024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本科生张顺娣感叹道“当我站在红旗渠畔,望向那条墨绿色的玉带时,看着环绕的崇山峻岭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了先辈们的热血与激情。”

最后,师生来到红旗渠纪念碑下面对高耸入云气势恢宏的汉白玉碑体和碑身上镌刻的“红旗渠精神永载史册”金色大字大家庄严肃立,向为修建红旗渠而英勇献身的先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红旗渠时的重要讲话,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

“高山无言,渠水有声”时代在变,红旗渠精神永不变。本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不仅使青年学子深刻理解了红旗渠精神的内涵,更在他们心灵深处种下了理想信念的种子。未来,学院将继续常态化开展“大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四位一体”立体化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加快构建“大思政课”工作格局,培养更多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新时代青年以青春之我、无畏之我的奋斗姿态,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周皓 李思诺 王鹏晖/文/图  姚广利/审稿


关闭

CopyRight © 2014 Betway官方客服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牧野区建设东路46号 邮编:453000 电话:0373—332506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