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者:高会恩发布时间:2014-09-10浏览次数:9783


课程名称: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

总 学 时:18学时

学分:1学分

适用对象:所有本科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是全日制本科院校各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就业指导课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相应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就业形势,熟悉就业政策,提高就业竞争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了解社会和职业状况,认识自我个性特点,激发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了解就业素质要求,熟悉职业规范,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就业与创业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提高就业竞争力及创业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1、使学生了解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

2、使学生了解新时期的就业观念,了解心理素质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懂得如何培养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学会预防毕业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掌握就业心理问题自我调适的方法和技巧,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择业。

3、使学生掌握求职材料准备的基本要求,了解就业信息的特性,内容和作用,掌握获取就业信息的方法和渠道,懂得就业信息的整理和使用,自荐的方式和技巧。从而帮助学生及时获取就业信息,及时整理,分析和处理来自各种渠道的就业信息,学会如何推销自己,达到顺利就业的目的。

4、使学生了解面试的形式、一般程序和技巧,与主试人交流时应注意的问题,帮助学生提高面试的成功率。

5、使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政策、法规,了解就业的一般程序,重点掌握国家对毕业生就业的相关规定、就业的优惠政策、各地接收毕业生的有关规定等,通过毕业生就业市场等方式,实现顺利就业。

6、使学生了解就业协议的内容,签订就业协议书的作用,就业协议签订的原则、步骤、程序以及无效协议、就业协议解除等常识性知识,明确签订就业协议应注意的事项,懂得运用有关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权益,掌握就业过程中权益保护的途径,以便大学毕业生明确在就业中自身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从而自觉地维护权利,履行义务。

7、通过对社会、职业和自己的认知,树立良好的形象,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积极适应职业角色和社会环境,培养学生尽快适应社会的能力,做好从“学校人”到“社会人”转变的准备。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就业制度演变与现行政策法规(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教学主要为理论讲述。要求学生了解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并且了解掌握现行的就业政策与相关法规。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就业制度

3.教学重点和难点: 现行就业政策及相关法规、就业中的权利和义务

第一节 就业制度的发展与改革

一、计划分配与统包分配阶段

二、切块计划与供需见面阶段

三、双向选择与自主择业阶段

第二节 现行就业政策及相关法规( 1学时)

一、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政策

二、不同类别毕业生的具体就业政策

三、毕业生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

第三节 就业中的权利和义务( 1学时)

一、毕业生的权利和义务

二、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

4.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帮助毕业生掌握现行的政策法规,增强法制意识,从而尽到应尽的义务,享受应得的权利。

第二章 就业形势与就业环境(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与就业环境。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就业形势、就业环境

3.教学重点和难点: 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就业环境及其发展趋势

第一节 就业形势及其影响因素 (1学时)

一、正确认识就业形势与就业工作的关系

二、政治形势对就业形势的影响

三、经济形势对就业形势的影响

四、教育形势对就业形势的影响

第二节 就业环境及其影响(0.5学时)

一、就业环境的特点

二、政策环境因素

三、社会环境因素

四、学校工作因素

五、毕业生因素

第三节 就业形势及就业环境的发展趋势(0.5学时)

一、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继续深化,择业方式发生重大改变

二、就业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三、就业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素质和观念的竞争

4.小结: 毕业生就业形势、就业环境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使广大毕业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就业环境能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第三章 毕业生就业市场(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毕业市场的功能和作用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劳动力市场的类型、就业市场

3.教学重点和难点: 就业市场的功能和作用

第一节 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内涵特征和运行原则(0.5学时)

一、劳动力市场及其分类

二、毕业生就业市场

第二节 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功能和作用(1学时)

一、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功能

二、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作用

三、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运行原则

第三节 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发展与完善(0.5学时)

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发展与完善

4.小结: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毕业生认识到毕业生市场的功能和作用,有利于其顺利就业。

第四章 职业分类与择业(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职业及其分类,了解现代职业发展趋势。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职业、职业分类、职业生涯规划

3.教学重点和难点: 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综合评价

第一节 职业与职业分类(0.5学时)

一、职业的内涵、特征和功能

二、职业分类及其基本特征

三、现代职业的种类

第二节 职业发展与选择(0.5学时)

一、职业的发展趋势

二、适应职业发展,提高自身竞争力

第三节 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综合评价(1学时)

一、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二、个性特征分析与职业生涯规划

第四节 职业培训及其测评

一、职业培训的含义及意义

二、 职业培训的内容

三、职业培训的测评

4.小结: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到掌握适应现代职业发展所学的知识,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作出初步规划。

第五章 择业观、心理准备与就业(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择业观、择业取向、就业心理的特点

3.教学重点和难点: 就业心理的准备与调适、择业观的时代特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第一节 择业观及其影响因素

一、择业观的含义

二、择业观的影响因素和时代特征

三、当前毕业生的择业取向

第二节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1学时)

一、报效祖国、责无旁贷

二、先就业后择业

三、到基层艰苦创业

四、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

五、勇于面对竞争,完善自身素质

六、扬长避短,审时度势

第三节 择业观的基本原则

一、服从社会需要原则

二、面向基层原则

三、有利潜能发挥原则

四、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原则

五、及时就业原则

第四节 就业心理分析

一、就业心理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

二、就业心理现状及就业心理的因素

第五节 就业心理的准备与调试(1学时)

一、就业心理的准备

二、就业心理的调适

4.小结: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自觉加强就业心理的准备,努力增强就业心理的调适能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为顺利就业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第六章 素质培养与就业(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引导大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觉努力培养自身出色的综合素质。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政治思想素质、三德、知识素质、能力素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道德素质、能力素质

第一节 政治思想素质与就业( 0.5学时)

一、政治思想素质的内涵

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政治思想素质的要求

第二节 道德素质与就业(0.5学时)

一、“三德”的内涵

二、用人单位的要求

第三节 知识素质与就业(0.5学时)

一、知识素质的内涵

二、用人单位的要求

第四节 能力素质与就业(0.5学时)

一、能力素质的内涵

二、用人单位的要求

4.小结: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意识到综合素质对就业的重大意义,从而重视综合素质的锻炼与培养。

第七章 就业信息与就业渠道(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帮助学生掌握通过合法的就业渠道获取和处理各种就业信息的方法,从而达到顺利就业的目的。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市场化就业渠道、就业信息

3.教学重点和难点: 市场化和非市场化就业渠道,就业信息的搜集与处理

第一节 市场化就业渠道(0.5学时)

一、供需双向选择洽谈会

二、网络就业招聘

第二节 非市场化就业渠道(0.5学时)

一、指令性计划

二、学校推荐

三、个人联系

四、中介机构介绍

五、自主创业

六、考取国家公务员

七、 继续深造

第三节 就业信息的来源与收集(0.5学时)

一、就业信息的来源

二、就业信息的收集

第四节 就业信息的处理与利用(0.5学时)

一、就业信息的处理

二、就业信息的利用

4.小结: 本章主要讲授就业渠道和就业信息,对学生择业就业是极其重要的。

第八章 就业技巧(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求职过程中的基本技巧。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人际沟通、面试、笔试

3.教学重点和难点: 如何自荐、如何面试、如何网上求职

第一节 沟通的技巧(0.5学时)

一、人际沟通的概念

二、沟通的方式

三、沟通的艺术

第二节 自荐材料的书写技巧(0.5学时)

一、自荐信的作用

二、自荐信的书写技巧

第三节 求职技巧(1学时)

一、参加面试的技巧

二、笔试的技巧

三、网络择业的技巧

4.小结: 本章着重就毕业生如何与用人单位有效沟通,如何自荐、参加面试和笔试等作了介绍,帮助毕业生提高就业的成功率。

第九章 就业手续的办理程序(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必须全面掌握就业手续的办理程序。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人事代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就业协议签订程序、特殊情况的处理、人事代理

第一节 择业签约程序(0.5学时)

一、毕业生就业管理部门的工作程序

二、毕业生就业协议签订程序

第二节 离校前的相关工作和报道手续的办理(0.5学时)

一、认真做好毕业生鉴定工作

二、认真填写《毕业生登记表》,办理离校手续

三、办理和领取《毕业生就业报到证》

四、特殊情况的处理

五、报到手续

六、户籍关系得迁移

七、档案的转移

第三节 遗留问题的处理(0.5学时)

一、《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改签手续

二、有效证件丢失后的补办程序

第四节 人事代理(0.5学时)

一、人事代理和人事代理机构

二、人事代理的服务内容

三、人事代理的程序及享受的相关待遇

四、人事代理应注意的事项

4.小结: 本章全面介绍了就业手续办理的相关手续,对毕业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意义重大。

四、课时分配

序号

章节

学时

第一章就业制度演变与现行政策法规

2

第二章就业形势与就业环境

2

第三章毕业生就业市场

2

第四章职业分类与择业

2

第五章择业观、心理准备与就业

2

第六章素质培养与就业

2

第七章就业信息与就业渠道

2

第八章就业技巧

2

第九章就业手续的办理程序

2

五、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是一门应用学科,与心理学、社会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等学科关系密切,但因侧重点不同,所以学生学习难度并不大。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1、本课程以讲授为主,结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师生互动、角色扮演、社会调查、活动训练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讲述理论知识和方法的同时,帮助大学生联系个人实际解决现实问题,强调通过案例教学来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加课堂的互动性,在讲述理论的同时,注重帮助学生进行情商修炼和素质拓展。

3、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除了教师和学生自身的资源之外,还需要使用相关的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工具,包括职业测评、相关图书资料等;可以调动社会资源,采用与外聘专家、成功校友、职场人物专题讲座和座谈相结合的方法。

4、强化整体教学训练效果。注重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的结合,保障训练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加强课堂训练和课外指导的结合,保证就业指导的训练时间;注意团体指导与个体指导有机结合,强调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

5、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训练和指导。在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内容开展教学训练的同时,要结合实际,探索新的形式和方法。

七、考核方式

考核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查和验收。本课程实践性很强,考核方式采用学生期末撰写论文的方式。

八、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一)本课程采用的教材:《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导论》河南省教育厅学生处编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二)教学参考书:

1、《大学生就业指导》,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大学生择业与就业指导教程》,张强主编,世界知识出版社

3、《大学生就业指导实务技术》,张国华、线联平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4、《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程》,辽宁省教育厅组编,辽宁大学出版社

九、说明

随着国家就业政策的不断调整以及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也将不断地调整和变更。



返回原图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