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中国农科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左二伟研究员应邀来我校讲学

发布者:李先婷发布时间:2019-11-05浏览次数:708

11月4日,应我校邀请,中国农科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左二伟研究员在生物西楼206会议室作了题为“基因编辑技术的优化和应用”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生命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卫国教授主持。

目前,基因编辑技术在农业畜牧业育种、医学、工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仍存在效率低、精度差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左二伟研究员结合自己研究团队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详细介绍了CRISPR/Cas9技术一步法获得F0代基因完全敲除灵长类动物的全染色体敲除技术,极大缩短了获得灵长类纯合子动物的时间,该技术对目标基因实现了完全敲除,真正做到“剪切无残留”,提高了基因编辑效率,改善了基因编辑工具的精度,在全世界范围引起了广泛关注。随后,左二伟研究员还详细介绍了一种名为GOTI的基因编辑工具脱靶检测方法,该方法首次证实一直以来被认为更加安全的单碱基编辑技术有可能存在严重的转录组范围内脱靶,而CRISPR/Cas9系统并没有明显的脱靶效应,显著提高了基因检测技术脱靶检测的敏感性,为基因编辑技术进入临床安全评估提供了新的工具(Science, 2019),并进一步验证了BE3与ABE两种DNA单碱基编辑器在RNA水平上的脱靶现象,提出了针对这两种系统的优化方案,通过点突变消除了RNA脱靶(Nature,2019)。

左二伟研究员的报告紧贴生物信息学发展前沿,报告会现场气氛热烈,互动频繁。报告结束后,他就与会师生提出的基因编辑治疗人类遗传疾病、单碱基编辑技术脱靶风险以及拟南芥、斑马鱼等基因编辑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题进行了专业解答和深入交流。

专家简介:

左二伟,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组长。201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主要从事基因编辑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研究成果有:(1)使用CRISPR/Cas9技术一步法获得F0代基因完全敲除灵长类动物;(2)建立了全染色体敲除技术,首次获得了全染色体敲除动物,为人类非整倍体疾病提供了潜在的治疗方案;(3)建立了一种被命名为GOTI的基因编辑工具脱靶检测方法,为基因编辑技术进入临床安全评估提供了新的工具。(4)发现单碱基基因编辑工具会导致严重的转录组范围内的脱靶,点突变可以显著降低脱靶。已在Science、Nature、CellResearch等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

                                                            (生命科学学院 李卫国 李先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