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庆网
学术活动

南开大学副教授赵明刚应邀来我校讲学

发布时间: 2019-04-23 浏览次数:668


422日下午,应我校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邀请,南开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赵明刚来我校讲学。报告会在物理南楼二楼报告厅举行。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相关专业师生三百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赵明刚副教授以《人类是怎么认识世界的-----高能物理实验简介》为题,向师生讲述了人类对物质世界一步一步深入认知的过程,介绍了高能物理的前世今生。高能物理实验是研究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最前沿的基础学科,一直都处于人类科技创新的最前沿。进入新世纪以来,已经有7次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高能物理实验方面的发现,其中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上帝粒子(2013年)和引力波(2017年)。近年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我们在国际高能物理领域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在报告中赵老师介绍了高能物理实验的相关概念,并分享了对高能物理实验以及物理研究的一些体会。

报告结束后,赵明刚副教授与现场师生尤其是本科生进行了热烈的互动,并就大家提出的问题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专家简介:

赵明刚,理学博士,南开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能物理实验。20012004年分别获得南开大学本科和硕士学位,2007年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11年始供职于南开大学物理学院。2015-2016在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访问。自2003年加入BES合作组以来,开始从事高能物理实验的数据处理,主要是基于BES实验数据的物理研究工作(如ψ(3770)能区精细扫描截面谱的研究、ψ(3770)共振能区R值的精确测量、ψ(3770)DD-bar衰变分支比的测量、ψ(3770)DD-bar遍举衰变道的寻找、以及D介子单举和遍举衰变特性的实验研究等)。参加的课题“北京谱仪-II ψ(3770)D介子物理若干前沿和疑难问题的研究”获得2008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北京谱仪-II DD-bar阈上粒子ψ(3770)DD-bar衰变的发现和D物理研究”获得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和面上项目3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3项。作为主要作者在本领域顶级期刊PRLPRDPLBEPJC等发表论文累计22篇,代表BES合作组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邀请报告10次。近期主要从事粲偶素精细能量扫描研究、粲偶素新衰变末态的寻找、D介子单举衰变的精确测量、Ds介子纯轻子衰变的精确测量、重子数破坏过程的寻找等方面的课题。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张浩兴 张雪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