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七届全国初等数学研究学术交流会论文评选结果公布
全国第七届初等数学研究学术交流会论文评选结果已经揭晓。本次大会共收到全国各省(市)选送的参评论文162篇,经过全国第七届初等数学研究学术交流会论文评审专家委员会的初评和复评,共评出137篇论文入选大会交流,90篇获奖,其中荣誉奖1篇、一等奖11篇、二等奖29篇、三等奖49篇;47篇未评奖,其中包括已超过评选截止日期的论文有30篇。现将评选结果予以公布。
入选论文、获奖论文题目及作者名单附后。
2009年第七届全国初等数学研究学术交流会入选、获奖论文名单
序 | 题 目 | 单位 | 姓名 |
荣誉奖 |
1 | 略论初等数学研究的文化意义 | 安徽师范大学数学学院 | 胡炳生 |
一等奖 |
2 | 对一类三元n次不等式的证明 | 福建省福州市第二十四中学 | 杨学枝 |
3 | 涉及三角形与点的一类几何不等式的若干结果与猜想 | 华东交通大学初等数学研究所 | 刘 健 |
4 | W. Janous 猜想的加强 | 广东省广雅中学 | 杨志明 |
5 | 一个三角形线性不等式及若干推论 | 江苏省苏州市恒天商贸有限公司 | 褚小光 |
6 | 四面体的奈格尔点与斯俾克球面 | 赣南师范学院 | 熊曾润 |
7 | n(n≥5)边形最大面积的计算 | 中国医科大学数学教研室 | 李 明 |
8 | 三聚圆的相关性质探究 | 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07级研究生 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07级研究生 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 张丽丽1 石 岩2 吴 康3 |
9 | 双圆闭折线与双圆多边形 | 湖北省襄樊市地矿所学校 | 陶楚国 |
10 | Euclid空间En中关于体积的一个新等式 | 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系 | 王明建1 李青阳2 |
11 | 切比雪夫多项式的周期轨的相关研究 | 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08级研究生 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 周峻民1 吴 康2 |
12 | 关于 混合投影体的广义Shephard问题 | 河西学院数学系 | 马统一 |
二等奖 |
13 | 关于钟开莱不等式问题的探讨 |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龙门镇观山村 | 林亚庆 |
14 | 用差分代换方法证明锐角三角形不等式 | 西藏自治区人事厅信息中心 | 刘保乾 |
15 | 几类具有特殊结构的函数元不等式 | 浙江省衢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 李世杰 |
16 | 瓦西列夫不等式研究综述 | 安徽省太湖县大石第一中学 | 汪长银 |
17 | 两类圆内接五边形的面积公式及一个猜测 | 广东省佛山凯尔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医科大学数学教研室 福建省福清市东张中学 | 何万程1 李 明2 何 灯3 |
18 | 斯坦纳—莱默斯定理的一般推广 | 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当涂分校 | 孙世宝 |
19 | 两道经典几何题与Fibonacci数列 有关的再推广 | 江苏省如皋市教师进修学校 | 徐 道 |
20 | 四边形的顶点式方程 | 福建省福州市第二十四中学 | 林世保 |
21 | 对印度数学家新发现的一个连续自然数组的探讨 | 湖北省通城县隽水寄宿中学 | 徐 宁 |
22 | 二维数阵的一类迭代与类杨辉三角形 |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六中学 | 苏克义 |
23 | 关于广义切比雪夫多项式的一些研究 | 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08级研究生 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08级研究生 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08级研究生 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 周 逸1 曾春燕2 丁 瑜3 吴 康4 |
24 | n(n≥2)个正整数的三种平均同时取整问题探究 | 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当涂分校 中国医科大学数学教研室 福建省福清市东张中学 | 孙世宝1 李 明2 何 灯3 |
25 | 两类闭折线的奇妙构图 |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城县实验中学 | 梁卷明 |
26 | 推广的Fibonacci数,Lucas数的若干性质 | 贵州省毕节地区第二实验高中 | 蒋远辉 |
27 | 欧拉定理的推广 | 贵州省毕节地区第二实验高中 | 蒋远辉 |
28 | 限位环串染色计数问题 | 广东省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 | 黄桂林 |
29 | 高中“说数学”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中学 云南师范大学 数学科学学院 | 钟进均1 朱维宗2 |
30 | 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实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 广东省广雅中学 | 何 智 |
31 |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实施中学数学有效教学 | 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 | 高龙光 |
32 | 数学新教材呈现方式分析 | 湖南省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永州市第一中学) | 唐作明 |
33 | 课堂教学中捕捉“创新点” | 福建省福州市第二十四中学 | 陈建虹 |
34 | 高中数学新教材“小结”的调查与分析 | 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07级研究生 | 杨小玉 |
35 | 试谈高中数学中的“高观点” |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 | 卞新荣 |
36 | “杨辉三角”与高考压轴题解题思路分析探究 | 湖北省当阳市第二高级中学 | 向显元 张裕仁 |
37 | 一类无理函数最值求法的再探究及其应用 | 江苏省建湖县近湖中学 | 吕爱生 |
38 | 函数 的性质 | 江西省南通中学 | 陆玉英 |
39 | 一道三角恒等式猜想的新证及其它 | 广东省深圳市平冈中学 | 孙文彩 |
40 | 对一道IMO选拔赛试题的研究性学习 | 福建省漳州市第一中学 | 林新建 |
41 | 巧用物理原理 拓广奥赛试题 | 福建省永春县第三中学 | 苏昌盛 戴清华 |
三等奖 |
42 | 关联两个正项等比数列的不等式 | 安徽省明光市涧溪中学 | 盛宏礼 |
43 | 三角形若干“巧合点”到各边距离之积的一个不等式链 | 安徽省南陵县实验中学 | 邹守文 |
44 | 三角形内任意点的三个猜想不等式的探究 | 广东省广雅中学 湖北省襄樊市地矿所学校 | 杨志明 陶楚国 |
45 | 巧用一道竞赛题推广证明两类不等式 |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 | 侯典峰 |
46 | 探讨与三角形边长有关的不等式的证明 | 湖南省浏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 赵优良 |
47 | 应用导数工具处理不等式的有关问题 | 福建省晋江市第一中学 | 陈厚仁 |
48 | “两边夹半角”全等与相似命题的发现与证明 | 青海省德令哈市政府教育督导室 | 杨文龙 |
49 | 一道经典几何题的两种再推广 | 江苏省如皋市教师进修学校 | 徐 道 |
50 | 三角形半内切圆的性质再探 | 山东省枣庄市第四十中学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教育局 | 李耀文 刘尊国 |
51 | 对三角形中线、角平分线构成三角形的探讨 | 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中学 | 魏清泉 |
52 | 多面体的 级连心线及其性质 | 湖南省沅陵县第一中学 | 周永国 |
53 | 三角形特殊点的一种变换 | 福建省福州市第二十四中学 | 林世保 |
54 | 一个面积比公式的推广 | 湖南省湘乡市第一中学 | 胡如松 |
55 | 球面距离的向量计算 | 江西省赣州市第七中学 | 谢文涛 |
56 | 椭圆的最大面积内接三角形的周长最值问题 | 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当涂分校 | 孙世宝 |
57 | 凸多边形区域的参数方程及应用 | 浙江教育学院理工学院 | 李 盛 |
58 | 如何探究“面积为定值的椭圆内接四边形有几个” | 云南省兰坪县第一中学 | 汪贵平 |
59 | 再探有心圆锥曲线伴随曲线的性质 | 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七中学 | 汤敬鹏 |
60 | 关于抛物线的几个问题 | 福建省南平市第一中学 | 黄德芳 |
61 | 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再探 --兼析《透过斜率数交点》 | 江西省都昌县第二中学 | 冯小峰 黄志明 |
62 | 圆的三点式方程 | 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 | 冯仕虎 |
63 | “Philo’s Line” 的初等解法研究 | 江苏省海安县立发中学 | 阙东进 |
64 | 用三种方法解决椭圆内接n边形面积的最大值问题 | 云南省兰坪县一中 | 汪贵平 |
65 | 若干组合恒等式的概率证法 |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 | 杨贵武 |
66 | 关于研究幻方的一个重要理论 | 河南省社旗县唐庄中学 | 王振宝 |
67 | 棱线数及其应用举例 | 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 | 梁开华 |
68 | 关于数阵问题研究的几点建议 | 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 | 梁开华 |
69 | 梁氏三角形数阵 | 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 | 梁开华 |
70 | 论数学概念的有效建构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数学系 | 谭本远 杨笃庆 |
71 | 从一节高中数学试教课谈数学教师教育 | 广东省广州市培英中学 | 丘春锋 |
72 | 转变解题策略 优化解题思维 —— 对一道试题证法的分析 | 韩山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技术系 | 王宽明 |
73 | 小球放法”再“起波澜” ——也评“问题173” | 湖北省利川市团堡中学 | 冉树清 |
74 | 妙用全等变换解题 | 福建省福州市第二十四中学 | 陈丽英 |
75 | 一般二元二次方程的浅易解法 | 湖南省澧县第一完全小学 湖南省澧县第一中学 | 鲁年珍 胡圣团 |
76 | 针对学生的学习数学现状的几点思考 | 广东省广州市真光中学 | 贺育林 |
77 | “对勾函数”极值问题的解法及其应用 | 安徽省芜湖市荻港中学 | 李修平 |
78 | 浅谈教师的“常规教学” | 福建省福州市第十六中学 | 陈国光 |
79 | 初高中新课程数学的过渡教学及解决策略 | 安徽省阜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 刘国超 |
80 | 方程 的意义及其应用 | 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 | 熊福州 张玉彬 |
81 | 09年高考福建卷解几试题探究 | 福建省福清市第三中学 | 余明芳 |
82 | 由圆产生的曲线 | 福建省福清市第三中学 | 王钦敏 |
83 | 以美启智 见微知著 | 广东省深圳市蛇口学校中学部 | 王远征 |
84 | 隔项等差数列的研究 | 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 郝保国 |
85 | 我的几个猜想 | 江苏省如皋市教师进修学校 | 徐 道 |
86 | 一道IMO备选题的再推广 |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城县实验中学 | 梁卷明 |
87 | 第1753问题的妙解与拓展 |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 | 岳建良 |
88 | 椭圆曲线En的有理解系 | 黑龙江省龙江县发达中学 | 关春河 |
89 | 破解Erdos猜想 | 黑龙江省龙江县发达中学 | 关永斌 关春河 |
90 | 波文猜想的最简证明 | 黑龙江省龙江县发达中学 | 关春河 |
入选大会交流 |
91 | 一个猜想的探究 | 西安美术学院临潼校区 | 王凯成 |
92 | 关于三阶幻方研究的新成果 | 河南省南阳社旗县唐庄中学 | 王振宝 |
93 | 不等式 ≥ 的一个推广不等式 |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花东天塘中学 | 张升添 |
94 | 探求正四面体外接球、内切球半径 |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第九中学 | 张长梅 |
95 | 圆内接蝶形的一个有趣性质 | 重庆市长寿区龙溪中学 | 吴 波 |
96 | 论互相射影 | 辽宁省大连三洋压缩机有限公司 | 吴远宏 |
97 | 二次曲线方程的广义替换法则 |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 | 王安陶 |
98 | 抛物线的阿基米德三角形两个性质 | 广东省中山市古镇高级中学 | 傅增德 |
99 | 关于圆锥曲线的一类问题 | 福建省南平市一中学 | 黄德芳 |
100 | 有关双曲线性质的若干问题探究及其拓展 | 广东省湛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 王 晓 |
101 | 一个不等式的再推广及一个猜想的证明 | 陕西省延安市第一中学 | 尚生陈 |
102 | 三角形内切椭圆焦顶距的一个性质 | 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08级研究生 | 周峻民 |
103 | 初三学生数学学习分化的原因及教学对策 | 广东省开平市苍江中学 | 黄浩活 |
104 | 中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 福建省福州市第二十四中学 | 陈永清 |
105 | 借助对应思想 破解计数问题 |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 | 黄元华 |
106 | 关于交并混合型集组计数问题的研究 | 广东省珠海市第三中学 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 郭丹洵 吴 康 |
107 | 高中数学建模与教学实践 | 广东省惠州第一中学 | 李玉发 |
108 | 高三数学“反思性”复习策略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李兆基中学 | 曹克权 |
109 | 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 ?龙江中学 | 陈 元 |
110 | 几 何 概 型 | 福建省福安市第三中学 | 陈松兴 |
111 | 新课程背景下对中学数学建模教学的探索 | 福建省福安市第三中学 | 陈松兴 |
112 | 一个数学问题的推广 | 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08级研究生 | 陈志景 |
113 | 指挥棒告诉我们的 | 广东省肇庆市端州中学 | 冯永健 |
114 |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广东省东莞市石龙第三中学 | 何沛康 |
115 | 猜而不证 推陈出新 —从一道2008年广东高考数学试题谈起 | 广东省吴川市第一中学 | 柯厚宝 |
116 |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八种提问建议 | 广东省广州市第91中学 | 李健康 |
117 | 中学数学常用解题策略及其实施 | 广东省广州市第91中学 | 李健康 |
118 | 如何编造数学新题 | 广东省深圳市教苑中学 | 李志敏 |
119 | 从2007年全国高考题看数列通项的求法 | 广东省吴川市第一中学 | 林观有 |
120 | 高考中含参数问题的处理策略 | 广东省吴川市第一中学 | 林观有 |
121 | “椭圆与抛物线相切” “△=0”? | 广东省湛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 林文良 |
122 | 数学新课程高考复习的实践与认识 | 福建省漳州市第一中学 | 林新建 |
123 | 一次印刷出错带来的对“局部”与“整体”关系的思考 | 广东省汕头市东厦中学 | 林煜山 |
124 | 对一道高考题“猜想”解法的思考 | 广东省湛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 刘峥嵘 |
125 | 对现行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几点思考 | 辽宁省沈阳飞跃教育培训学校 | 马乾凯 |
126 | 解读数学教育理念 形成生态课堂教学 | 福建省福安市第三中学 | 徐志刚 |
127 | 新课程下高一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及应对策略 | 福建省福安市第三中学 | 徐志刚 |
128 | 超级画板与微软Math 3.0的智能与效率比较 | 广东省深圳市教苑中学 | 许苏华 |
129 |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广东省吴川市第一中学 | 杨亚宏 |
130 | 优美不等式的新推广 | 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08级研究生 | 余小兰 |
131 | 问题促进教学、一题沟通多模块 | 广东省深圳外国语学校 | 袁智斌 |
132 | 从高考命题看高中数学数列教学 | 广东省佛山市第二中学 | 张友仁 |
133 | 利用容斥原理推广一道数论题 | 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08级研究生 | 郑慧娟 黎海燕 |
134 | 共轭双曲线的一组有趣性质 | 江苏省苏州市龙西路345号301房 | 邓志敏 张斑竹 |
135 | 圆锥曲线切割线定理的应用 | 江苏省苏州市龙西路345号301房 | 张家瑞 |
136 | 高考中的“恒成立”问题 | 安徽省枞阳县浮山中学 | 唐录义 |
137 | 在闭区间上有界且系数绝对值之和最大的多项式 | 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 吴 康 龙开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