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教字(2004)321号关于加强
实践教学的实施意见
发稿时间:2010-07-27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社会实践、毕 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科学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1.指导思想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应遵循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要求,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坚持高起点、有突破,体现科 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体现我校的学科特点和办学特色;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培养学生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相结合;改革传统实验教学内容,更新验证性实验内容,增加综合性、研究性和设计 性实验,突出实验内容的基础性、综合性和系统性。
2.基本原则
(1)目标性原则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进行;
(2)系统性原则必须遵循认识规律和教育规律,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结合专业特点,按照组成实践教学活动各环节的地位、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其互相衔接,彼此关联,具有连续性,并贯穿于 全学程;
(3)整体性原则不仅要做到实践教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统一,还要从人才的全面素质和能力发展的要求出发,注意教学各环节的相互配合,注意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互相渗透,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改革相适应;
(4)规范化原则在培养方案中要规范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制定出相应的考核标准和要求。
3.基本思路
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以普通话训练、计算机应用为基础,以实验、实习、毕业论文为主线,以科研训练、社会实践为拓展,增加学科综合实验、开放性实验、大学生科研训 练,延长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撰写时间,创新教育实习模式,实现实践课程多样化、设计化、科研化。
4.基本要求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技能规范的要求,遵循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原则、基本思路,按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实践教学活动的各环节——劳动、实验、课程设计、社会实践、教育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组成一个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相对独立于理论教学体系,有明确的教 学要求和考核办法,教学内容前后衔接、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这种实践教学体系的 实施,不仅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培养和锻炼,而且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使培养的毕业生是素质 全面、社会适应能力强、具有较强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二、修订实践教学大纲,完善实践教学方案
1.修订实践教学大纲 实践教学大纲应对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目的要求、时间安排、教学形式和手段、教学所需设施条件、考核办法等做出明确规定。
2.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实验内容,分别按实验项目制订出实 验教学大纲。鉴于实验与课程的密切关系,实验教学大纲作为课程教学大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各课程列入 课程教学大纲之中。实验教学大纲要注意各课程实验内容的优化配合,避免重复或脱节;充分反映学科发 展和教学的组织、内容及方法的改革,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重,使实验课真正发挥培养学生实验、 实践和创新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科研作风的作用。
三、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1.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建立稳定、高质量的教学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需要。各院系要高度重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工作,选择条件好,能满足实践需要且交通便利的基地,建立一批能够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校外实践教学基 地。加强与基地所在单位的合作共建与广泛交流,提高校外基地建设与管理水平。对于非师范专业,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探索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新模式,多途径、多形式建立校外基地;基地建设与管理由院系负责,学校有关部门给予支持和配合。
2.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要利用各院系人才密集、科技力量雄厚等优势,不断总结经验,蓄积力量,在争取学校投入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措施吸引外来资金,创造条件大力发展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要根据各自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建设标 准目标,努力把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成具有一定规模且相对稳定的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社会实践等 实践教学活动场所。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是学校进行实验、实习的基本场所,保证学生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教学 条件。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实验实习的场所,让学生对所学专业建立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实验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为学生参加教育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提供必要的条件。
3.加强实验室建设,改革实验教学 对实验室要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尽可能按功能设置实验室,使一个实验室能够承担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大力推进实验室开放。 实验教学要改变单一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适时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让学生自主开发课题或参加教师科研,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综合分析问题 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开设选修实验是拓宽学生知识面、发挥其特长的有效手段,是增强学生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渠 道。学科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要求高等学校应增设选修实验,使学生有机会选择不同类型、不同学科、不 同层次的实验,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对科学的探索精神。积极创造条件开放实验室,建立课外实践、 实验基地,培养复合型人才。
4.开辟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第二课堂与课堂教学是一个相互呼应、相互渗透、共同作用的教育过程。有效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因此,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定期开展各种知识和实验技能竞赛如电子竞赛、数模竞赛等,学生通过做一些综合实 验和参加部分科研活动,从中受到较全面的创新能力培养和实践锻炼。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将激励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与实际动手能力,改进实验教学内容,促进实验教学改革。
四、加强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管理
1.组织管理 教务处对实践教学进行宏观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院系作为学校的办学实体,学院院长(系主任)全面负责实践教学工作,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副主任)具体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工作。 院系领导班子要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实践教学工作。
2.实践教学计划管理 院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列入培养计划之中;同时提出专业技能规范,制定专业实践教学大纲。报学校审批后,要严格按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大纲的要求安排各个环节的实践教学工作。
3.实践教学运行管理 院系教学领导小组要负责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和组织工作。每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都应有指导小组,根据实践大纲,做出实践计划安排,确定实习地点,负责对学生的实习指导和实习期间的学生及实习成绩的考核。院系对实践性教学环节应做到六个落实:即计划落实、大纲落实、指导教师落实、经费落实、场所落实和考核落实;抓好五个环节:即实习准备工作环节、初期安排落实环节、中期工作开展 环节、成绩的考核与评定环节和工作总结环节。
4.实践教学质量管理 要通过科学的评价和考核,促使实践教学达到最佳效果;院系要根据各实践教学环节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技能训练项目的基本要求,制定出各实践教学的成绩考核办法,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
5.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管理 院系要抓住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改革和完善实验室管理体制和管理办法,克服实验室分散、利用率低等弊端,提高实验设备的使用效益。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的管理工作,满足多种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在校外基地建设上,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服务社会,通过院系和社会的协议(合同)形式,建立相对稳定的综合性、专业性、产学研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
6.实践教学制度管理 学校在加强实践教学工作方面制定了《教育实习方案》、《专业实习方案》、《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试行)》等实践教学管理文件,各院系要按照这些文件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结合实践教学的共性和不同专业的特殊要求,制订院系实践教学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加强实践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目的,是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思想的具体体现和细化,为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社会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提供保障。学校将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投入力度,各级各部门都要把加强实践教学工作提高到 关系学校发展的高度认识,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开拓创新,使我校实践教学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