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陆渔文化
|  
鱼的军事用途

鱼的军事用途

发布时间: 2021-07-26     浏览次数: 128

鱼与军旅的联系是中国鱼文化的特殊内涵,其中既有物质因素,又有信仰因素,更有制度因素。与军旅的联系显现在兵器、符信、阵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文化研究价值。

鱼之用于兵器,历史极为久远。《诗·小雅·采薇》中有“四牡翼翼,象弭鱼服”,说的是用鱼皮装饰箭套。此外,古代将士的刀鞘、铠甲,有些也是鱼皮制品。左思《吴都赋》中有“扈带鲛函,扶揄属镂”之句,晋人刘逵注云:“鲛函,鲛鱼甲可为铠。”用鱼皮装放箭镞和制作铠甲,除了鲛皮等鱼类因富含胶质而坚韧之外,还带有对鱼神的乞佑心理。在江苏南通博物苑中收藏有一枚春秋战国时代的铜戈,戈表面有阴纹鱼形图饰,这同鱼是引导神,通天善变,化生不死的信仰有一定的联系。在兵器上饰以鱼图之后,战士持之可抛却对死亡的畏惧,相信拥有了归魂化生的凭物,从而勇敢地冲锋陷阵,视死如归。



鱼肠剑(图片来自于网络)

 

据文献载录,隋开皇九年(公元590年)开始颁用木鱼符于总管刺史以节度军旅,当时的鱼符之制为“雌一雄一”。唐代则制有铜鱼符,用以“起军旅,易官长”。至宋代,又制木鱼契为勘合之器,用以起兵,故又有“鱼合”之称。凡需发兵时,几枚鱼合上下契合验实即起军。此外,皇城司所用的为“香檀鱼契”,分左右,刻鱼形凿枘相合,缕金为文,合契为信。



鱼符(图片来源于网络)

 


鱼与军旅的联系还体现在阵法上,兵阵为古代作战的队列,是实战中重要的战术手段。在我国古代丰富的阵法中,既有动物阵法,如“火牛阵”之类。亦有仿生阵法,如涉及鱼类的就有“鱼丽阵”“鱼鳞阵”等。鱼与军阵的这种特殊联系,作为军事文化现象,亦构成中国鱼文化中不可忽略的方面。



鱼丽阵(图片来源于网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