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建专栏
用“硬任务”体现“硬道理”

发布时间: 2011-03-14   浏览次数: 86

 

 
        今年两会公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制定了24项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其中有12项属于约束性指标,另一半属于预期性指标。
 
  审查、讨论规划纲要草案时,很多代表委员都注意到指标中悄然发生的变化。约束性指标中增加了几个新项目: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和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原有的污染排放指标也增加了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等细类。正如全国人大代表叶青所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必然会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增加的新指标就是这种要求的体现”。约束性指标的“扩容”,从不同侧面体现了未来五年科学发展的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
 
  这是一个更绿色的指标体系。仅仅与节能环保有关的约束性指标,就有6个之多,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实现绿色发展的坚强决心。这是一个更幸福的指标体系。列入约束性指标的关系民生、公共服务的内容,集中在社会保障体系的打造和进一步完善方面。从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到养老、医疗保险覆盖面再到保障性住房建设,我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思路更实了。这也是一个更负责的指标体系。12个约束性指标,不仅关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更属于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范畴。提出这些指标,既是对人民诉求的积极回应,也是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包含着沉甸甸的责任。
 
  完成好约束性指标,离不开对科学发展观的真正领会和自觉贯彻。发展方式的转变,首先是发展观念的转变。近年来,少数地方通过拉闸限电等方式,完成降低能耗的指标。这样的做法给企业生产、百姓生活带来困扰,对节能减排工作有害无利,反映了错误的、落后的发展观念。这也启示我们,指标体系设计得再科学,如果缺乏科学发展观念,难免在执行中打折扣。只有观念真正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才能在发展行为上不走样、不变味。
 
  设定约束性指标,使我们在迈步时目标更加明确、容易操作,但要让约束性指标真正有所“约束”,还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切实提高执行力。如何分解指标、细化责任,如何严格考核、加强问责,如何开门监督、阳光运行,是另一种值得研究、应该做好的“约束之道”。这种约束,归根结底就是通过制度、法律的力量确保科学发展这个“硬道理”得到落实,确保约束性指标变成发展中的“硬任务”,把“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宏伟蓝图,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

中共Betway官方客服委员会办公室 © 2010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