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各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对我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领导,统筹协调、整体安排研究生、本科生就业创业工作,按照国家、河南省有关文件政策和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我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对就业创业工作的认识
1.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高校毕业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高校毕业生就业事关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大局,关乎社会安定稳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校各级领导要切实把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2.全体师生员工要牢固树立“就业兴、招生兴、学校兴”的大局观念,从思想上、决策上和行动上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要将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作为制定、实施学校和学院事业发展整体规划的重要内容,主动关心、支持、参与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帮助大学生就业创业。
二、明确职责,进一步完善就业创业工作机制
1.切实落实“一把手”工程。成立校、院两级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加强学校、学院联动工作体制建设,全面推进就业创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学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领导重视、全员参与、积极作为”的工作氛围,确保就业创业工作有序、高效、顺利进行。
2.健全就业创业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由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牵头,学生处、研究生院、教务处、招生办公室、人民武装部、团委等职能部门和各学院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依据《Betway官方客服就业创业工作考评办法(试行)》,开展就业创业工作年度考评。考评结果作为综合考核、专业调整和学科发展研究决策的重要依据,并与年度研究生、本科生招生计划挂钩。对考评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3.完善就业创业状况反馈机制。在每年年底前编制和发布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科学、客观地反映我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状况和特色。深入分析研究各专业就业率、就业去向、就业满意度、创业数量和类型等状况,进一步完善学科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健全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专业调整的联动机制。
4.加强督查落实。建立定期督查机制,对就业创业政策和工作落实情况逐条逐项认真检查,层层落实责任,以督查促落实,以督查促整改,做到开学有部署、工作有分工、过程有检查、年终有总结。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要表扬推广,对落实不力、不作为的要限期整改并追究责任。
三、以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科学设置和调整专业结构。从源头上解决学生就业创业问题。主动把握社会需求,在知识更新、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等关键环节上,加大改革力度,培养学科交叉、文理渗透、适应社会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2.鼓励、支持和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建立创新创业档案,设置创新创业学分。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与专业学习、学业要求相关的经历、成果,可以折算为学分,计入学业成绩。对休学创业的学生,可以单独规定最长学习年限,并简化休学批准程序。休学创业后复学的学生,因自身情况需要转专业的,学校优先考虑。
3.强化教师教育特色。加强师范生的专业培养和职业技能训练,与基础教育紧密结合,增强教育教学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挖掘师范生的教师专业发展潜质。
4.加强毕业生质量跟踪调研工作。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数据库。根据各类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培养计划、专业结构和课程结构,使培养的学生“产销对路”。
5.加强实习与就业基地一体化建设。强化学生实践环节的培养,拓展实习形式,探索开展顶岗实习。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实现教学过程与就业环节无缝对接,实现实习、就业一体化。
四、提升工作水平,进一步完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
1.加强就业创业工作队伍建设,提升就业创业指导服务能力。按照《河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全省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水平的实施意见》(豫教学〔2016〕155号)“高校校级专职就业工作人员数量与应届毕业生人数的比例不低于1:500,校级专职创业工作人员数量也可参照此标准”要求逐步配齐就业创业专职人员。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充分考虑就业创业指导教师的工作性质和工作业绩,并在同等条件下予以适当倾斜。加大培养力度,通过省内外培训、学习、实践锻炼等多种途径,提高就业创业指导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服务能力,逐步建设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相对稳定、专兼职结合的就业创业指导师资队伍。
2.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课程建设。开展全程化的职业发展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按照教育部要求开设《创业基础》课程,切实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水平。
3.加强就业创业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广泛开展个性化的就业创业指导、咨询服务。各学院要充分利用资源,高度重视毕业生升学、公务员报考、“招教”、“教师特岗计划”等指导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报考率和录取率。
4.加强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把握就业动态,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就业创业信息网络建设,构建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精准推送就业服务机制,将毕业生求职意愿与用人单位需求相对接,逐步实现供需匹配智能化,为毕业生精准推送就业岗位。
5.加强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创新宣传方式,加大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根据毕业生求职需求,分时段、分类别推送基层就业、自主创业、参军入伍、困难帮扶等政策措施,让政策宣传接地气、见实效。
6.做好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准确掌握家庭困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农村生源毕业生、残疾毕业生等各类就业困难群体的具体情况,实行“一生一策”动态管理,通过开展个性化辅导、组织专场招聘等活动,做到精准发力、精准帮扶。进一步做好信息衔接和服务接续工作,实施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持续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和指导服务,切实做到“离校不离心、服务不断线”。
7.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创设有利条件和环境,积极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
五、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
1.坚持“立足省内、辐射省外”的原则,采取“保持高端,巩固中端,引导基层”的开发思路,实施“巩固中部,渗透东部,开拓西部”的市场区域开发战略。
2.稳定省内毕业生用户群;继续开拓企事业单位就业市场;增设省外实习实训基地,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条件。
3.充分发挥师范生就业市场优势和品牌作用,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省内外基础教育领域就业市场。同时,做好非师范生就业工作,加强对外宣传,扩大影响,精心培育非师范生就业市场,逐步提高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4.充分发挥省级、校级、院级和网络四个“双选”平台的作用,举办多种形式的“双选会”,不断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充分发挥校园市场的重要作用,通过举办分层次、分类别、分行业的招聘活动,提高招聘活动效果。
六、加强思想教育,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1.把思想教育和毕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丰富思想教育内容和方式。加强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正确处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广大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积极鼓励毕业生参加“选调生”“教师特岗计划”“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大学生应征入伍”等基层项目,支持大学生到基层锻炼。鼓励学生到基层艰苦创业,形成在基层就业光荣、在基层锻炼成才的校园风尚。广泛宣传基层就业、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典型事迹,教育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促进他们更好参与到就业创业活动中,敢于通过创业实现就业。
3.落实创新创业政策,加大创新创业场地建设和资金投入,提升创新创业服务水平。把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融入思想教育,激励更多大学生在创业实践中成就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精彩人生。
七、加大投入,切实保障就业创业工作顺利开展
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和教育部、河南省有关文件要求,进一步健全就业创业工作机构,配备指导教师,开辟专用场地,加大经费投入,确保就业创业工作“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四到位,切实保证就业创业工作顺利进行。
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全校各单位要高度重视,通力合作,增强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效性,确保就业创业工作各项目标顺利完成,实现“招生、培养、就业”的良性循环,促进学校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